南都讯 记者宋承翰 发自北京 7月18日,国家卫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儿科、精神卫生服务、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血液透析服务四项服务扩面情况。官方表示,目前改革进展符合预期,后期继续推进,确保如期实现全年的目标。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介绍,县域血液透析服务方面,全国常住人口超过10万人的县中,已经有1614个县可以提供血液透析服务,目前还有8个县不能提供,但其中已有3个县完成血液透析设施配置,5个县完成人员培训,正在加紧推进。
“我们同时指导县域提高血液透析服务能力,2657个县级医院已经更新、增配水处理机227台,血液透析机4421台,增配从事血液透析服务人员1470人,服务超过1986万人次。”他说。
河南省新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孙宏现场介绍了县域透析服务情况。她说,今年2月,该县启动实施了为民服务实事项目(即常住人口超过10万的县均能提供血液透析服务)。4个月内,完成了设备招标、采购、安装、调试,以及人员培训、流程完善等工作,目前已完全具备血液透析服务能力。
孙宏告诉南都记者,该县目前有100多位需要长期透析的患者,此前每周必须2—3次往返洛阳市区,一个月下来,仅是路费、家属陪同的食宿费等,平均一个月家庭就要多支出上千元。 现在,该县血液透析患者县域就诊率达92%,对于县内偏远地区血液透析患者,还开通了“血液透析直通车”,能够免费接送患者。
此次改革涉及财政、人才引进等多方面。据介绍,当地财政投入400余万元,为县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配备血液透析机、反渗透水处理系统等设备,同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优化服务流程。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的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等50余人,血液透析费用经城乡居民医保报销后,低保户再报销5%,五保户费用全部报销。依托三甲医院对口帮扶机制,加大血液透析人才培养力度,截至目前县内取得血透专科护士资格共25人。
心里援助相关项目是此次另一个重点。李大川介绍,5月1日起,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通了“12356”心理援助热线,已接通了50万通电话。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徐民介绍了一些地方配套改革举措。据称,山东省136个县(市、区)中已经有111个设立了精神专科医院,所有的县(市、区)均能提供精神科住院服务,93.4%的县和93.5%的二级以上公立精神专科医院规范设置了心理门诊、睡眠门诊,全省16市均能提供心理门诊、睡眠门诊服务,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有效提升了心理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大力推进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目前已经累计完成了10批次800余人次的培训,平均每10万人中就拥有5.8名精神科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常务副院长张庆娥介绍了今年新开通的“12356”心理援助热线相关情况。张庆娥说,北京安定医院作为北京市“12356”热线的牵头承接单位,积极会同16个区级专科医疗机构,积极落实各项任务要求。接听资源方面,北京市“12356”心理服务热线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白班开通坐席是有9个,由该院和其他区级的精神专科医疗机构共同接听;夜班坐席是有2个,由北京安定医院负责接听。服务量方面,截至6月30日,全市共接听来电超过2.27万通,平均每天接听约125通。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热线夜间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比较集中的时段是在晚上6点到10点。服务内容方面,热线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专业化、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科普知识的普及、心理咨询、心理疏导还有心理危机干预等。市民求助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个人情感和家庭关系方面。反映最多的困扰就是焦虑、抑郁还有睡眠问题。
儿科建设方面,李大川介绍,截至6月底,已有1877所三级和2936所二级公立综合医院能够提供儿科服务。今年特别通过开展“儿科服务年”行动,持续提升儿科服务能力,增强儿科服务的连续性和便利性,截至到目前,全国近8000家综合医院、98%的县医院都能够提供儿科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提供儿科服务的比例也超过了80%。
“我们指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特别是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托省内高水平医院,围绕儿童重大疾病,包括重症、肿瘤、血液系统疾病、感染、罕见病这些诊疗服务需求,构建一个儿童重大疾病诊疗协作网络,通过网络提高儿童重大疾病识别、诊疗、救治水平,确保儿童重大疾病在一定区域内得到及时救治。”他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