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阳江市疾控中心消息,截至7月24日,阳江共发现3例基孔肯雅热输入病例,目前均已得到妥善救治,病情稳定,尚未出现本地续发病例,疫情风险总体可控。
当天,天气炎热、降雨频繁,蚊虫已进入快速繁殖期,登革热疫情也进入快速上升期。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均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滋生,没有蚊虫就没有两者的传播。
针对当前防控形势,阳江市卫生健康局疾控科科长陈新斌表示,阳江主要从三个方面筑牢防控网:一是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倡导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开展“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爱国卫生运动;二是加强监测预警,其中要求医疗机构对发热患者加强筛查,疑似病例需第一时间进行登革热检测和核酸检测,确保“早发现、早隔离、早处置”;三是加强公众宣传。
阳江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李文杰提醒市民,面对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无需过度恐慌,但需增强防控意识,科学防蚊,“基孔肯雅热虽来势较猛,但可防、可控、可治,科学防蚊、灭蚊是阻断疫情扩散的核心,市民可从灭成蚊、清积水、防叮咬三方面着手。”
如何识别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患者的症状主要有三大特点:发热、关节疼痛和皮疹。
1.发热:一般会持续1—7天,伴有寒战、头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恶心、呕吐等。
2.皮疹:多出现在发病后第2—5天,半数以上病例在躯干、四肢伸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红色斑丘疹,数天后消退,可伴脱屑。
3.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远端小关节,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引起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通常1—3周缓解,部分病例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
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有何区别?
两者有两个一样和两个不一样。
两个一样:传播途径完全一样,都是伊蚊传播。
防控措施一样,都是对发病人员进行防蚊隔离,灭蚊和清理孳生地以及做好个人防护。
两个不一样:第一是基孔肯雅热潜伏期短,传播速度更快,比登革热传播快两到三倍。第二是虽然两者症状相似,都有发热、皮疹、关节痛症状,但登革热通常是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皮疹可表现为出血疹,瘀斑,基孔肯雅热是小关节疼痛明显,个别患者持续时间较久,皮疹为充血疹。
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传播媒介和传播途径一样,都是经伊蚊传播。伊蚊依靠在各类小型积水容器中产卵繁殖,产生幼虫。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孳生,没有蚊虫就没有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
预防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主要的防控措施是清积水、灭蚊虫、防叮咬(装纱窗、支蚊帐、长衣裤、驱蚊剂)。
一是清积水。重点排查房屋前后、花园、阳台、天台、水池、树洞、绿化带等地,及时清理废弃容器、花盆托盘、水培植物的容器、轮胎、杂物、塑料垃圾、竹筒等积水。
二是灭蚊虫。居家发现有成蚊时,可使用电蚊拍、灭蚊灯等物理措施灭蚊,科学合理使用市售有合格证号的家用卫生杀虫剂如蚊香、气雾罐等化学方式灭蚊。
三是防叮咬。家居门窗争取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蚊虫进入室内。睡觉时使用蚊帐,有效隔绝蚊虫。外出时穿长袖衣裤,或裸露皮肤喷涂有效驱蚊剂,减少暴露被叮咬风险。伊蚊活动高峰一般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外出活动时尽量避开蚊虫活动高峰期,尽量减少在户外草丛等蚊子多的地方停留时间。
■相关
撰文:陈步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