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热浪滚滚,肇庆封开杏花镇社工站为35名困境儿童开展了历时4天的“非遗‘童’行,文化传承”暑假兴趣班,让孩子们近距离触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孩子们的心田播下文化自信与传承的种子。
活动自7月15日开始,围绕“脸谱-醒狮-簪花”三大非遗瑰宝,社工站策划了系列趣味课程,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悟。
肇庆封开杏花镇社工站开展“非遗‘童’行,文化传承”暑假兴趣班。 受访者 供图
肇庆封开杏花镇社工站开展“非遗‘童’行,文化传承”暑假兴趣班。 受访者 供图
脸谱绘彩:小小画笔勾勒千年故事
社工们通过PPT讲解和趣味互动问答,引领孩子们初探脸谱艺术的底蕴。“曹操的白脸代表着什么?”孩子们举手提问,社工笑着解答,从色彩象征的含义到经典角色的传奇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对脸谱艺术的兴趣被深深激发。
脸谱绘制环节。 受访者 供图
脸谱绘制环节。 受访者 供图
在脸谱绘制环节,孩子们变身小小艺术家。他们手握画笔,在脸谱胚上施展创意。有的孩子先小心翼翼地用铅笔勾勒轮廓,有的直接蘸取颜料涂抹。“红色代表忠勇侠义,黑色象征刚正不阿,白色寓意阴险狡诈……每种色彩背后,都藏着说不尽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密码。”社工们介绍。
活动现场。 受访者 供图
活动现场。 受访者 供图
绘制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色彩搭配和形状设计的技巧,更真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当一幅幅色彩绚丽、个性十足的脸谱作品完成时,孩子们的笑容里充满了成就感。
醒狮灵动:指尖巧作传承勇者精神
醒狮文化课程更让孩子们大呼过瘾。社工们通过播放醒狮表演视频,亲自演绎醒狮,对比南北狮头等方式,让孩子们对醒狮文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活动现场。 受访者 供图
活动现场。 受访者 供图
在分步制作教学中,孩子们从底座搭建到黏土塑形,再到装饰点睛,在社工的耐心指导下,一步步亲手完成属于自己的醒狮作品。过程中,孩子们的手部精细动作得到了锻炼,更在指尖的创作里,体会到醒狮文化中勇敢无畏、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
簪花寄情:巧手翻飞绽放古典之美
簪花制作课程像一把钥匙,为孩子们打开了古典美学的大门。社工们娓娓道来古代女子簪花的雅致习俗,展示了不同朝代簪花的精美样式,当看到一支唐代的金步摇图片时,女孩们发出阵阵赞叹,点燃了孩子们对古典美学的兴趣。
簪花制作课程中。 受访者 供图
簪花制作课程中。 受访者 供图
分组设计环节中,孩子们拿起扭扭棒、绒球等材料,巧手翻飞,一朵朵精致的簪花诞生。各小组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做花瓣,有人负责固定花杆,有的不时调整着花朵形状。孩子们做出的簪花各具特色,或温婉典雅,仿佛从古画中飘落;或融入现代元素,创意十足。
这场“非遗‘童’行,文化传承”暑假兴趣班,不仅为困境儿童搭建了展示自我、提升能力的舞台,更让非遗传承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扎根。封开县杏花镇社工站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探索创新,让非遗传承更好地融入儿童教育,让年轻一代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守护者。
南方+记者 刘舜欣
通讯员 谢敏嫦 梁木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