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销量逆转、智驾开挂,中国又跑出一座智车之城|热AI广州
2025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广州汽车产业上演了一场“逆风翻盘”的爽剧——新能源车产量增速自去年5月首次转正,同比增长0.7%;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5%,3月单月增速更是飙至21.1%。
曾被唱衰的“老牌汽车城”,如今一脚电门冲进“智车时代”,成了中国新能源赛道上最抢镜的“黑马”。
这背后,小鹏汽车堪称“全村的希望”。
一季度,小鹏汽车以94008台交付量登顶新势力榜首,海外交付量暴增370%,硬生生把“广式智车”的招牌挂到了全球市场。
但若只盯着小鹏,可就小看了广州的雄心——从补链强链到政策开路,从技术攻坚到消费破冰,这座城正用一套“黄金三角”组合拳,重新定义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
三年前,广州汽车产业还深陷“缺芯少电”的焦虑。如今再看数据: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翻倍,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投资自2023年起连续两年增长超30%,“快跑”基础之上,今年一季度仍狂奔35.6%。
巨湾技研、孚能科技广州超级工厂等本土电池企业集体发力,连宁德时代也南下建厂,一条“电池-电机-电控”的全产业链正在珠江口成形。
更绝的是“卡脖子”技术攻坚。
2025年一季度,广州一大批汽车重大项目集中开火,从车规级芯片到域控制器,专攻智能汽车的“终极战场”。
前两天,广汽与广州工控签下34项合作协议,要把三电系统、智能网联等核心技术攥在手里。用业内人士的话说:“广州不只想造车,还要造‘车的大脑’。”
传统车企还在价格战里卷生卷死,广州玩家已经玩起了“科技魔法”。走进小鹏、埃安的展厅,销售话术不再是“优惠三万”,而是“AI代驾一键避堵”“通勤路线自学习”——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的“科技狠活”,直接戳中都市人的痛点。
数据印证了“真香定律”:一季度新能源车零售额逆势增长5%,3月增速冲上21.1%。
在广汽埃安番禺智能生态工厂里,600多个机器人不分昼夜“埋头”造车,每53秒即有一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在小鹏的汽车工厂中,IRON人形机器人正在“实习”拧螺丝,助力小鹏一季度交付94008辆智能电动车,同比增长331%。
如果说产业链是地基,政策就是广州最猛的“推土机”。
2月28日起,《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条例》正式实施,全国首个智能网联地方性法规让车企直呼“解渴”。广州在打造智车名城的发展之路上发起了新一轮“冲刺”,从“汽车之城”走向“智车之城”的决心可见。
更硬核的是实战场景,全市开放1298条智驾测试道路,2500公里里程全国最密集,连老城区的骑楼街都成了算法训练场。
政策红利催生“自动驾驶双子星”——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带着“广州算法”远征欧洲,在慕尼黑街头秀出L4级无人驾驶。广州给的不是路权,是自动驾驶的“通关文牒”。
或许有人会盯着0.7%的产量增速说“不过如此”,却看不懂广州的底层逻辑:完备产业链+政策创新场+技术攻坚队,这套“黄金三角”才是真正的胜负手。
广州用四十年证明:汽车产业的较量,从来不是单点突破,而是生态战争。
眼下的广州,目标早已不止“中国智车之城”。小鹏汽车欧洲工厂动工、文远知行拿下欧洲市场、广汽埃安登陆纽约车展……“广式智车”正在复制智能手机的出海神话。而更大的野心藏在数据里:一季度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17.7%,其中超六成砸向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
从燃油车时代的“华南虎”,到智能车时代的“新物种”,广州的故事从来不是简单的产业升级,而是一场关于“生存进化”的无限游戏。
智车之城的C位,广州坐定了。
相关阅读
策划:龚晶
统筹:陈思勤 黄舒旻
文字/出镜:刘珊
拍摄/剪辑:张晓晨
设计:钟冠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