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北京举办,在“夯实电动化 推进智能化 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高层论坛上,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发表《拐点来临,智能驾驶“向高而行”的思考》主题演讲,回顾地平线作为国内智驾科技领军企业取得的跨越式发展,并分享对智驾发展趋势、合作模式演变的思考与判断。
当下,很多车企和供应商对自动驾驶很焦虑,如果没有跟上形势会怎样?自动驾驶是不是汽车的灵魂?等等。余凯认为,这些问题表面上看,答案显而易见,但还可以探讨。
回顾智能手机产业,余凯说,最重要的技术是基带,这关乎手机的通讯功能,但大部分手机厂商都没有自研基带。基带带来的价值是功能性的,打电话或通讯的体验,跟目标人群无关,无论你是中国人、日本人、印度人、英国人,还是老人、小孩、男人、女人,通讯的用户体验标准完全一样,是一个非常标准化的功能。它要足够好,但做不出差异化。
相反,所有手机厂商都会自研拍照功能,因为一张照片拍得美不美没有标准,它和用户人群有关。比如,有用户可能喜欢清汤寡水的风格,而有的喜欢浓墨重彩。拍照定义了品牌、用户群,带来了情绪价值。历史上,车的造型也是情绪价值。情绪价值能够带来差异化,而标准化功能无法带来差异化。
其实,再看手机过去30年的历史,一开始基带都是手机厂商自研的,如摩托罗拉、诺基亚、飞利浦、阿尔卡特、西门子、爱立信。但从1995年德州仪器、2000年高通等带动下,今天的局面是20%自研,80%依赖供应商。
余凯的结论是,历史表明,当功能性的价值随着技术大跃进时,厂商要么自研,要么用供应商的,但核心是以快打慢、以高打低,不断追求更高,跟上速度。没有跟上速度的被颠覆,比如诺基亚、摩托罗拉没有跟上技术演进的速度。核心不是自不自研,而是是否达到目标。以最快的速度跟上。
互联网时代,产品逻辑是以人为中心的链接,比如搜索、电商、社交网络,都是人与信息、人与视频、人与商品的链接,核心技术逻辑是用机器学习揣摩用户喜好,流量为王,得用户者得天下,数据变得非常重要。
“AI时代,大家觉得用户重要、流量重要。但我们需要挑战这个惯性思维。”余凯说,AI时代第一个震惊世界的是下围棋的AlphaGo。第一代AlphaGo用人类历史上下棋的数据训练,评级是9段,没有超越人类。后来AlphaZero横空出世,完全从零开始,没有用任何历史数据,通过强化学习在虚拟世界提升棋艺,最后无法用人类标准评级,可能达到10段、13段。它没有用真实数据,而是虚拟数据,找到了棋盘上的真相。
余凯继续说,最近DeepSeek引起关注时,它没有产品、流量、用户,它的推理是基于数学和逻辑,不断寻找世界真相。数据是数学和逻辑,与世界是否存在无关。从人类数据学习会限制AI能力的上限。比如,ChatGPT用户之间的交互,大部分用户回答不如ChatGPT自己回答得好。这里面也是强化学习和推理。AI时代的一个悖论是,产品逻辑从“洞见人间烟火”转变为“逼近世界真相”,达到人类水平不够,超越人类才是追求。
余凯说,自动驾驶也是如此,华为两年前推出自动驾驶时,只有几百辆车,数据不多,但发现99.99%的人类驾驶行为不值得学习,有很多坏习惯。AI时代要去超越人类驾驶的上限,但不是流量为王、用户为王。
“自动驾驶是智能汽车时代的基础设施,是最重要的功能价值点,但难以差异化。你不能说自动驾驶开出林志玲或郭德纲的风格,对所有人来说,自动驾驶都是从A到B,足够安全、舒适、便捷。”余凯说,它是一个标准化功能,像基带一样。当视频流足够流畅时,才有TikTok等应用。同样,智能驾驶达到L3、L4后,会催生车载内容消费,基带成熟促进手机数字内容消费,汽车达到L3、L4时也会促进数字内容销售。
余凯认为,技术在快速变化,3年实现脱手开(hands off)、5年实现闭眼开(eyes off)、10年实现随心开(minds off)。比如,一个海淀的工程师周五下午下班上车,打游戏、看视频、睡觉,第二天早上在青岛海边看日出,最多十年会实现这样的场景。那时,车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车,用户会花更多时间在车上消费内容。对车企来说,最重要的是把用户时间、数字消费抢到车上,把车变成智能空间和终端,这是未来智能化战略的核心。
最后,余凯表示,自动驾驶也是“二八开”——20%的车企自研,80%找最强合作伙伴。但关键技术在行业十倍速变化时,无论是自研还是合作,都要以快打慢、以高打低,跟上技术演进的速度,这是最重要的。
南方+记者 郜小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