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为底,信宜走出生态与民生融合路

作者 李阳诗 2025-03-29 16:06

走进玉都新区,随处可见的绿色,笔架山公园、塘面湖公园、体育公园、中央公园、书香公园、山水公园等六大公园中,各自“乔木遮阴、灌木添彩、花草增趣”的立体景观,成为广受追捧的网红打卡点。

信宜中轴广场。信宜市指挥办 供图

信宜中轴广场。信宜市指挥办 供图

近期,信宜依托丰富的山地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成功举办了2025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首站和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自行车挑战赛等重大赛事,通过“体育+文旅”模式将自然美景、文化底蕴和城市活力全方位展现,赛事期间酒店民宿入住率达98%,特色农产品销售一空,为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

规划引领筑牢生态基石

信宜市多管齐下,从干部能力提升、规划布局优化到全民植绿行动,全面发力,为城市的生态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坚持培训赋能。2022年以来,信宜市持续开展县镇村组四级干部大培训,累计举办28期城镇化建设相关专题培训班,系统组织2500多名党员干部前往浙江、江苏、云南、福建等省份和省内的最优山区县实地学习,大范围、大纵深、沉浸式培训全维度推动干部迭代观念、拓宽视野,不断提升干部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能力,找准绿美广东和“青山在城”城市规划的结合点,编制并落实粤西首个县域城市设计《信宜市玉都新区城市设计》,为科学有序植绿筑牢了坚实根基。

信宜山水公园。信宜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信宜山水公园。信宜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突出规划引领。信宜市以《玉都新区城市设计》为纲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在18平方公里土地上描绘出一幅生态蓝图。通过“六横三纵”路网疏通城市脉络,串联起北部山水居、中部现代城、南部活力湾三大功能片区,形成功能互补、生态互联的城市框架。依托“九山、五湖、十五园”的蓝绿网络,住宅区、教育设施与生态空间实现有机嵌套。

党员带头添绿。2024年,全市各级党组织深入开展“绿美信宜”主题党日活动、“十个一”活动、万名党员绿美先锋“百日行动”,信宜城区新种植苗木16308株,新增绿地面积1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1.3%,城市“绿肺”功能显著增强。

多元策略激活绿色动能

信宜市结合城市更新和未来社区建设等工作,围绕群众需求,进一步增加公园绿地休闲、游玩、锻炼等实际功能,提升景观品质、增强服务功能、丰富文化元素,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民、舒适休闲的生活、游玩环境。

提升绿化品质。玉都新区的植物配置,充分考量生态效能与美学价值,根据不同绿地功能需求,科学搭配乔灌草比例,翠竹、松树、木棉等本土树种与赤棃、锦叶榄仁等观赏苗木相得益彰,地被层辅以万寿菊花海,营造四季变幻的视觉体验。

信宜公园路段。信宜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信宜公园路段。信宜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打造休闲绿地。2024年,信宜市率先在玉都新区北部、中部、南部连片建成一批城市公园,初步构建起“城在园中”的生态网络。塘面湖公园以“水润城”为理念,通过湿地修复与亲水步道建设,打造出集生态涵养、运动健身于一体的复合空间。而体育公园则配备智能健身设施与多功能球场,成为青年群体的热门打卡地,2025年春节期间,山水公园、中轴广场(含梅岗公园)、体育公园(含塘面湖公园)三大公园累计接待游客49.13万人次,其中中轴广场单日高峰客流突破5万人,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核心地标。市民在青山碧水间既可感受自然之美,又能体验商业文化轴的都市活力,生态红利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信宜市体育公园。信宜市玉都风情网 摄

信宜市体育公园。信宜市玉都风情网 摄

丰富绿化内涵。信宜市在传统公园绿地元素和功能基础上积极探索,通过举办不同类型的活动,推进公园服务内涵、功能业态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提升公园绿地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2024年,信宜市精心规划茂名市第十届全民健身徒步活动线路,围绕玉都新区展开,全程约11公里,途径六大公园,让徒步者在青山绿水间感受城市的现代化与活力。

2025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自行车挑战赛(信宜站)开幕。信宜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2025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自行车挑战赛(信宜站)开幕。信宜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体育赛事赋能城市活力。信宜市以“体育+文旅”为发展理念,通过举办大型赛事如“红星国际”2025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自行车挑战赛(信宜站)和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进一步激活城市绿地的多功能价值。赛事期间,体育公园、山水公园等成为骑手和市民的聚集地,不仅展示了信宜的自然风光和城市魅力,还带动了周边商业和旅游经济的发展。骑行路线串联起含章桥、窦州古城、高城水库等标志性景点,让参与者在运动中深度体验信宜的生态之美与文化底蕴。

撰文:李阳诗 通讯员 杜培榕

编辑 苏斯铭
校对 裴玉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