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风采】端州这些非遗项目快来了解一下

端州发布 2025-03-17 18:32

端州,这块文化瑰宝之地,蕴藏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细腻的端砚制作技艺到传统的肇庆裹蒸制作,从脍炙人口的包公传说到热闹精彩的伍丁诞,每一项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目前,端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有20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5个,市级14个。这些“非遗瑰宝”你都了解多少?一起来看看~

一、国家级

1

端砚制作技艺

端砚,中国文房四宝中的重宝,因出产于古端州(今广东肇庆)而得名,名列中国众砚之首。端砚以其细腻、滋润、发墨不损毫的独特石质,灿烂多姿的石品花纹,鬼斧神工、巧夺天工的精雕细琢,研出的墨汁油润发亮,虫蚁不蛀等特点,被中国历代文人墨客视为砚中至宝。

2004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肇庆全国唯一的“中国砚都”称号。2006年,端砚制作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中国端砚文化村入选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同年9月,端砚博物馆正式开馆。

二、省级

2

肇庆裹蒸制作技艺

裹蒸是肇庆著名的特产,是历史久远的春节传统食物以及馈赠亲友的礼品。每到春节前夕,肇庆大街小巷都砌起炉灶煲煮裹蒸,火光烛天,热闹非凡,满满的新年仪式感。

肇庆裹蒸以糯米、绿豆、半肥猪肉为原料,用柊叶包裹为枕尖状后大火煲煮而成。肇庆裹蒸的传统工艺包括浸洗柊叶、淘洗糯米、去绿豆衣、腌制肉馅、包扎、烧煮等步骤。裹蒸有多种吃法,既可以煮好后直接食用,也可以加入切碎的芫茜、葱、炒香的芝麻粉以及适量花生油和酱油,还可以蘸上蛋浆后用猪油煎至金黄再食。

3

疍家糕制作技艺

疍家糕又称千层糕,是肇庆西江水上人家传统的节庆食品,也是疍民互相馈赠的常用礼品。疍家人在春节、中秋等节日期间制作千层糕庆祝节日,其制作技艺反映了水上人家特有的生活习俗和族群文化。

疍家糕分咸甜两种,制作非常讲究,甜糕制作工序包括磨浆、过滤、煮糖浆、勾兑、蒸制等,咸糕的制作则包括磨浆、过滤、腌制馅料、蒸制等程序。疍家糕的蒸制过程,是以蒸糕盆放入烧开水的锅里,将粘米浆均匀地浇在上面,然后用猛火蒸2-3分钟。如此反复,最多可到36层,寓意“长长久久,步步高升”。

4

包公传说

北宋名臣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不阿而著称,后人敬称其为“包公”,庆历元年至三年(1041-1043)包公任职端州,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至今仍广为流传。

按照传说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对他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赞扬,如“掷砚化渚洲”“包公井”等传说;二是对他执法公正、断案如神的歌颂;三是对他不畏权贵、为民请命的称许,如“包公巧破血衣案”“铁树开花”“填拐命”等传说。

在肇庆,至今仍有许多与包拯轶事典故和传说有关的遗迹、遗址和纪念物,如包公井、端州州署、广储仓、崧台驿、星岩书院、宝光寺、文昌宫、砚洲岛、黄布沙等。

5

酱油酿造技艺(肇庆酱油酿造技艺)

肇庆酱油酿造技艺是端州区梁氏家族传承逾百年的传统技艺,工艺流程包括制曲、天然晒制发酵、回窖陈酿等,以原粒黄豆等原材料酿造成高品质酱油。2020年,广东香满源食品有限公司入选“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获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成为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发布的“广东省工业旅游精品线路-肇庆文醉体验之旅”其中一站。

6

伍丁诞

伍丁诞,是端州采石造砚工匠每年一度最为虔诚而热闹的一项民俗盛事活动。端州是著名的中国砚都之乡,其分布在端州北岭山、羚羊峡烂柯山的采砚石场如棋密布,聚集于端州宾日、白石、砚村两百间制砚工场作坊及售砚商铺,居全国之首。

端州采石砚工匠在每年的四月初八举行“伍丁诞”民俗活动,诞前,村中长老召集村民集资募捐,蒸发糕、贴对联;诞期当天,村民集中祠堂,摆神福、贺师傅、拜师傅、领取长生薄、恭请伍丁祖师上轿出巡绕村送福;巡游结束后,由长老持刀切割烧猪、烧鹅及祭肉平分至各家各户,晚上各家酬谢伍丁福恩,食大盆菜将伍丁诞推向高潮。

伍丁祖师崇拜源远流长,是岭南文化和巴蜀文化、中原文化融合的产物,是肇庆先民开发、兼容精神的象征,独具民俗特色。

三、市级

7

周家拳(端州下瑶)

周家拳是流传于广东一带的传统拳术,属于南拳的一个流派,创于清末民初。1936年,周田宗师创建下瑶周馆,为社会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武术、醒狮徒众,尤在传统醒狮武术套路方面享誉肇庆,曾在广东及港澳多项醒狮比赛获奖。随着时代变迁,周家拳近年在端州区内各历史村落驻点习练人数逐渐稀少,下瑶周家拳正面临断层失传之危。保护和传承周家拳(端州下瑶)对传承发展周家拳醒狮武术精髓,弘扬国术具有重要意义。

8

疍家糍粉制作技艺

疍家糍粉是西江流域小湘口至羚山入口西江岸边一带水上居民的传统食品。主要用于疍家人节日和远途作业充饥食用,具有存放数日不变质、爽口易食、携带方便的特征。其传统制作方法分为磨米浆、调浆、撑粉、蒸炊、搅拌直到米浆凝固,再以竹筒作器皿,把糍粉放入竹筒内压实成型,冷却倒出后切成片状或条状或粒状,再加调味或炒或汤或蒸或煨。

9

渡头梁氏武术

渡头梁氏武术由端州区渡头村梁氏先祖梁子斌于1875年始创,是肇庆市最早的武术醒狮馆口之一。渡头梁氏武术包含武术和狮艺,其中武术以传统南派武术为基础,总结出远攻用北少林腿法,中距离用蔡李佛、洪拳,近身用咏春、龙形逼打和太极拳摔跌、螳螂拳擒拿,创造出打拿跌踢、化封逼打、内外合一的立体攻防技击术。狮艺则在继承传统南狮的套路上,融入本地醒狮技巧而自成一格。

10

端州石工采石技艺

端州石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唐以前就有居住于西江流域的俚僚土著居民成为豪强地主控制下的“洞丁”。这些洞丁就是最早记载的端州采石制砚的先民。唐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中记载:“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可见端州石工采石技艺的灵巧。精湛的采石技艺,使端州石工美名远扬,也千锤百炼出一代又一代的能工巧匠。

这些代表性项目

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充分展示了

端州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多样性。

想了解更多“非遗瑰宝”,

敬请期待下一期~

资料来源:区文广旅体局

编辑:张茗菲

编审:朱嘉豪 李欣颖

端州区融媒体中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