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育好茶!陆河两家茶企获第七批广东生态茶园认定

作者 彭骏 2025-03-13 15:42

生态赋能茶香远,好山好水育好茶。3月12日,广东茶产业联盟正式公布第七批广东生态茶园认定名单,华南茶业(陆河)有限公司、陆河秦华观天嶂生态茶产业园有限公司成功入选。这是陆河县连续两年有茶企跻身省级生态茶园行列,标志着当地茶产业迈入“生态化、品牌化、高效化”发展新阶段。

截至目前,广东茶产业联盟已启动七批广东生态茶园认定,汕尾共有9家入选,陆河占6家,分别是陆河县金春茗种植专业合作社、汕尾市万鼎茶业科研发展有限公司、广东鼎峰茶业有限公司、陆河县果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华南茶业(陆河)有限公司、陆河秦华观天嶂生态茶产业园有限公司。

生态优势厚植茶业基础

陆河县地处粤东生态屏障,是省级林业生态县,森林覆盖率达73.04%,拥有全国最大的红锥林自然保护区,年均气温适宜,雨量充沛,土壤富含矿物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茶树生长提供了绝佳条件。此次入选的两家企业茶园均位于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区,常年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茶叶内含物质丰富,形成了“香高味醇、回甘持久”的独特品质。

“陆河的生态茶园建设遵循广东生态茶园建设规范、广东茶园生态管理技术良好规范等标准,从选址规划到种植管理,全程贯穿绿色理念。”陆河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茶园通过应用生物有机肥、种植绿肥植物、保留原生植被等方式构建生物多样性系统,并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致力实现“零农残”目标。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为陆河茶企提供了全方位支持,近两年,通过“科技特派员”行动、设专家工作站等形式,数次派出专家团队到陆河调研指导,助陆河企业实现了从“粗放种植”向“精准管理”的跨越。例如,华南茶业通过“茶—林—草”复合种植模式,减少水土流失,提升生态效益。秦华观天嶂茶园则在茶树下种植广金钱草,间种花生、黑豆等豆科植物,探索“林茶经济”新模式。

“生态茶园评定需经过多轮检查,包括随机购买市场流通产品送检,确保品质真实可靠。”广东茶产业联盟相关负责人表示,生态茶园认定以“严标准、硬指标”著称,涵盖环境、管理、产品等多项指标,陆河茶企的入选充分体现了其生态化转型的成效。

据了解,近两年陆河茶企屡获殊荣,如参加2024年第六届广东潮州凤凰单丛茶争霸赛,万鼎茶业公司、华南茶叶(陆河)在炒茶赛道分获“茶王”“金奖”;参加去年举办的“农行杯”汕尾市首届茶王争霸赛,16家参赛企业获12个奖项,其中,华南茶叶(陆河)、果田生态公司两家茶企分获炒青绿茶清香型(春茶类)、单丛茶蜜香型(春茶类)赛道“茶王”奖项。

产业兴旺赋能乡村振兴

陆河县茶叶产业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引进品种为白叶单丛,在南万镇试种成功后实现迅速发展,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超3万亩,覆盖白叶单丛、蜜兰香、金萱、鸭屎香、大乌叶等多类品种。

近年来,陆河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富民兴村产业作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的有力抓手,通过用好省直纵向帮扶、深圳横向帮扶等帮扶协作力量,运用创新“生产+科技+营销”体制机制,成立县茶叶专班等形式,有效促进陆河茶产业一二三产发展。

据了解,以“客韵茶香·绿动陆河”为主题,由陆河县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省“百千万工程”帮扶协作驻陆河县工作队、深圳对口帮扶陆河县工作组主办,陆河县农业农村局、陆河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南万镇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陆河茶文化系列活动即将启动,主要有茶叶区域品牌征集大赛、春茶节、陆河斗茶大赛、“国际茶日”品茗活动等内容,贯穿整个春茶季,其中首届陆河茶文化系列活动开幕式暨南万春茶开采节将于3月22—23日在南万镇举办。活动还将有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南方农村报、陆河县融媒体中心汕尾市茶叶协会、南万镇茶叶协会等单位助力支持。

“生态茶园不仅是产业名片,更是文旅融合的载体。”陆河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负责人透露,当地正规划“茶文旅精品线路”,依托生态茶园打造观光体验、茶文化研学等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采写:南方+记者 彭骏

通讯员 叶思敏

摄影:罗兆安

编辑 李恺莉
校对 张芳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