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南:“数字化标杆企业+行业模型”有望在龙华催生顶级AI应用|AI潮起·龙华何为

作者 吴永奎;程德坤 2025-03-14 06:30

开 栏 语

当前,AI热潮正席卷各行各业。

作为深圳产业重镇、人口大区,龙华区率先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数字城区、数字治理三位一体“数字龙华”,在数字化转型领域先行先试、深耕数年。

如今,AI潮起,百舸争流,龙华区多年积累的数字化转型先发优势如何转化为新的发展动能,在AI新风口脱颖而出?

基于这一疑问,南方日报、南方+特推出《AI潮起·龙华何为》系列报道,深度访谈AI领域专业人士,从不同维度为龙华区抢抓AI新机遇建言献策,敬请垂注!


“过去4年,龙华区评选了一百多个数字化转型的标杆案例,这些标杆企业中一定能诞生AI应用的引领者!”谈及对龙华区发展AI应用的建议时,李京南如此感叹。

2021年,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在龙华设立深圳分中心,即赛昇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深圳)有限公司。如今,深圳分中心已深深融入深圳、龙华数字经济的发展生态中。特别是,依托市、区两级政府支持,深圳分中心打造了深圳数字赋能公共服务平台,集成了数字化转型全流程赋能服务,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闭环服务。

面对龙华全域布局AI的新阶段,作为分中心董事、总经理的李京南认为,凭借扎实的产业沉淀与数字化转型基础,那些在算力部署、工业机器人等AI基础设施上先行布局的百余家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将是龙华区此轮产业竞速的“种子选手”。通过推动行业模型建设,促进具备数字化基础的制造企业与软件服务商深度融合,“有望跑出属于龙华区的顶级行业AI!”

2021年前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开始在深圳布局,李京南因此得以与深圳、特别是龙华区亲密接触。也正是这些年,时代的浪潮在深圳、龙华的产业版图上席卷而过,从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直到今日AI赋能工业化。

因为深度参与了龙华区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赋能,李京南对于AI的发展有着清晰的认知。

“AI的底层逻辑,其实就是数字化”,他这么理解,“它并不像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行业,而是赋能其他行业的工具。它先赋能谁?先赋能的就是那些提早布局的企业”。

而提早布局,正是龙华区的优势。

2020年,龙华区率先提出打造数字经济先行区,全面启动辖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特别是,龙华区聚焦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企业数字化转型及上云上平台,先后评选出100多个技术先进、成效显著、易推广复用的标杆案例。

作为龙华区数字化转型的同行者,李京南感受深切。

“四年多的转型积累,龙华区很多规上工业企业的数字化基础已经相当牢固,尤其是很多企业在政府引导下开始自发地定期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迭代,部分有能力有实力的企业已经开始布局自己的算力基础、工业机器人等AI基础设施。对于这些打造出数字化转型标杆案例的企业而言,进一步应用AI,并非难事”,他坚信,龙华区在AI应用层面发力,支撑就是这些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企业,“他们就是AI应用场景的供给方,他们中一定会诞生AI赋能工业化的先行者和引领者。”

那么,这些引领者将会如何产生呢?

李京南认为,当前的问题在于模型。

事实上,春节前后,Deepseek的爆火引发的是一波AI通用模型的热潮,然而,具体到制造业大区龙华,迫切需要的却是行业模型,“通过行业模型的不断演进和部署,触发真正的底层应用”。

他这么解释,一方面,通用模型的算法是基于通用知识,而不是最先进、最前沿的行业知识,同时,通用模型通常依赖公开数据训练,在运用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和规范性难以保障。而工业企业在进行通用模型的本地化部署时,必须考虑到数据安全,同时还要输送行业语料来训练模型,一来一回就会造成成本高企,而最终出来的结果可能还达不到企业的预期。

另一方面,行业模型只需要吃透行业知识,其部署所需要的语料、数据源、算力等等总体上成本要低于通用模型的前期部署,而且更加专业也更加安全、规范。

李京南将通用模型形容为“广博通达”,而行业模型则是“匠心独具”,更符合企业的成本考量与效益导向。他相信,制造业标杆企业与行业模型软件企业不断融合研磨,一定会跑出属于龙华区的AI顶级应用,从而开辟全新的赛道。

总结起来,要从AI浪潮中再次脱颖而出,李京南的看法就是,龙华区应以数字化程度作为横向坐标,以垂直行业作为纵向坐标,将目光聚焦到那些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企业上,促进这些企业与软件企业的深度融合,加速催生具有引领意义的行业模型的应用,并将其对于企业发展、创新、转型的价值挖掘出来,形成示范引领。

撰文:吴永奎 程德坤

海报:文海燕


编辑 陈欣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