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陶联总经理蔡初阳:数据是解开产业枷锁的密钥|禅城商道

作者 卢浩能;廖明璨;梁彩敏 2024-12-23 17:45

02:41


众陶联总经理蔡初阳:数据是解开产业枷锁的密钥

数据要素、数据资产、交易证据链、“数据二十条”……每当蔡初阳向他人谈起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对方总有种“每个字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完全听不懂”的疑惑。

这是蔡初阳人生事业的“第三春”。从2017年出任佛山众陶联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至今,年届六十的他,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与执行力,去为整个陶瓷产业发展寻找克服种种困难的新可能性,去打造一个关于“陶”的数据生态。

用蔡初阳自己的话来说,众陶联是一个“怪胎”。而他也一度被行业视为来者不善的“异类”。但也正是这种无惧他人侧目的坚持,让蔡初阳以及众陶联切切实实成为了整个陶瓷产业链的颠覆者。

“数据解开产业枷锁的密钥。”在蔡初阳孜孜不倦大谈建陶数据多年以后,行业渐渐明白了数据背后的意义。对于产业链上各环节的经营主体而言,数据及其背后的信任问题,是经营者生死攸关的问题。

对于全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佛山、旨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广东而言,众陶联是勇闯“无人区”的探路者。而在队伍的最前方,蔡初阳提着一盏探照灯,映照着前路。

众陶联大厦。受访企业供图

众陶联大厦。受访企业供图

“害怕再不走就走不了”

“一个人在社会上总要创造一些价值。”

在蔡初阳职业生涯的前半段,他感受到公职人员岗位与自己的价值追求错位了。

1983年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毕业后,蔡初阳便进入三水乐平镇政府工作。三年后,他调到当时的石湾区,负责调查研究工作,不出几年,当上了石湾区常务副区长。

就在履职石湾这段经历上,蔡初阳正式与陶瓷结下了不解之缘。最让他得意的是,在自己操办之下,南风古灶和中国陶瓷城两大项目成功落地。一个成为了国家4A旅游景区,另一个则成为了南国陶都的地标式大厦。

“不管怎么奔波、升迁,但总感到在公职岗位上创造的价值,并不是自己的追求。”蔡初阳回忆,当时自己在石湾分管经济工作,虽说经常与企业打交道,但相比起管理和服务,他还是对真正走在产业一线、从事具体经济的工作跃跃欲试。

2003年,适逢禅城区刚刚设立,蔡初阳看到一个转换人生轨迹的契机。那一年,他39岁,年届不惑,希望给自己的人生“解惑”,因为“害怕再不走就走不了。”于是,他辞去公职,加入建陶龙头企业东鹏。

早在推进中国陶瓷城项目时,蔡初阳便和东鹏的董事长何新明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加入东鹏后,他体会到了真真切切的“踏实感”,追寻到了一种明确的奋斗目标。市场经济自由灵活的特性,让性情率真的他找到了与内心契合的事业追求。

蔡初阳于东鹏任职期间,在瓷砖、洁具、资本运营、厂区建设、品牌树立、营销管理等部门担任一把手。在这个过程中,他曾因过度疲倦在候机厅睡着,曾为做好一个方案而彻夜构思,也曾因思考某一项工作的解决方法而辗转难眠……但一切对于他而言,是“累并快活着”。

“在企业工作,讲求的是效率和效益,以及价值创造。”这是蔡初阳在东鹏沉淀出的最重要的感悟。

而且这个“价值”,不仅仅是为了自身企业,更要为了行业、为了消费者、为了投资者而创造。对此,蔡初阳讲了两个故事。

“当时我和房地产企业关系很要好,但我请他们吃饭时,明确跟他们说不要和我做生意。”原来,在房地产飞速发展的阶段,整个行业存在不少乱象。蔡初阳解释道,有的房地产企业招标时,除了让瓷砖供应商产品样本,还要求陶企承诺样本没有知识产权。“你送来的样本,会把企业商标覆盖住,选定一个款式后,则召集应标企业按此生产,价低者得。”

这意味着,像东鹏这样经营规范的大企业,要和不规范的“私抛厂”同台竞争,结果自然是“劣币驱逐良币”。而且,房地产企业还会压供应商的货款,对后者造成较大的资金流压力。

“这样的行业现状,是不可能创造出好的价值。”于是,身为东鹏高管的蔡初阳主动请房企吃饭,却表达出不合作的想法。

2013年,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国内首个在香港成功上市的陶瓷企业。

在香港和投资者交流时,对方问了蔡初阳两个为什么:“你们企业那么高的利润,为什么要上市?”“企业账上现金流充足,为什么要上市?”对此,蔡初阳表达了不解,“难道你不希望企业的利润高吗?”这个投资者的回答出乎他的意料:“不是不想企业利润高,而是怕企业造假。”

这一回应让蔡初阳陷入了深思:“我们不能做这样(造假)的生意。当某个环节不能给你创造价值,这样的生意也不可以做。不管是供应商还是消费者,我们都要为他们创造价值,而不是自己有价值,对方却无利可图。”

价值创造和诚信经营,是蔡初阳在东鹏工作14年来深切的领悟。这种理念和价值观,不仅塑造了蔡初阳的“三观”,更为之后众陶联的诞生奠定了理念基础。

众陶联提出打造一个关于“陶”的数据生态。资料图片

众陶联提出打造一个关于“陶”的数据生态。资料图片

用数据为企业征信背书

2017年元旦,蔡初阳开启了人生新篇章:“二次下海”,从东鹏控股总裁一职离任,出任由佛山16家一线陶企共同发起的平台——“众陶联”的总经理。

“有段时间,太太对我也有些不理解。”蔡初阳坦言,在这样的年龄选择再次重新开始,确实有压力。

“在新平台里,面临的挑战肯定是很多的。”但他认为,在这个平台能够为行业作贡献,“这是一个帮助中国陶瓷企业,实现能够与世界陶企竞争的重要平台。”

众陶联这个新平台,放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内,都算得上是独特的存在。尽管是由16家一线陶企共同发起的平台,但所要做的事情是前所未有的,发起企业也无法给予更多的支持,众陶联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众陶联一出生就断奶,我们是一个‘怪胎’。”蔡初阳说。

尽管“怪胎论”带有几分自嘲,但其实这个新生平台切实地承载着佛山陶企抱团发展,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愿望。

2017年前后,佛山建陶行业的发展曲线已经走过了拐点,环保压力、成本上升、产能过剩、出口受阻、利润下降、创新乏力、合规问题等痛点困扰着全行业。

“这几年行业迭代非常迅猛。”蔡初阳说,2016年全国建筑陶瓷产能达到了105亿平方米。“但如今据我判断产能估计已经腰斩了,这意味着许多企业倒闭。”他表示,唯有创造新的需求、新的服务模式,才会有新的发展道路。

这条新道路的起点就是数据。

当一个行业处于向上发展的阶段,钱像是“大风刮来”一般,没有人会太过在意规范经营的问题。而现在环境下行,合规问题就显得更为致命。

在建陶产业链的上游,原材料非标准化就是一大痛点。原材料企业为陶瓷生产供应砂坭、化工原料等。而它们往往是采购矿山、工地的沙土等边角料加工之后,出售给陶企。

在这个过程中,原材料采购缺少票据证明,因为原材料交易成本难认定,企业在增值税链条上同样难以合法抵扣进项税额。为了应对开票难的问题,原材料企业通常会采取现金买卖、虚开发票等方式,这自然带来了经营风险。

“那时候陶瓷行业一年要买上百亿元的发票。”蔡初阳说,这些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可谓“一查一个准”,成为了悬在上游企业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众陶联的出现,让数据成为了上游企业的“救命稻草”。蔡初阳说,众陶联做了三件事:一是将真实性还原,用真实的证据做成铁账,形成交易证据链,让货物流、发票流、资金流的连接主体一致做到“三流合一”。二是搭建一个产业平台,构筑可追溯、可交叉认证、可执行的解决方案形成数据产品。三是让企业抱团向当地政府要政策,减轻交税之后带来的成本压力。

2019年起,众陶联探索利用数字技术搭建这座信任桥梁,用物料台账、物流台账、资金台账和交易台账这四本台账构建交易证据链,帮助陶瓷企业获得成本认定和完税途径。

交易证据链背后是信任问题。从前,没有交易证据链也没有票据的情况下,企业的成本认定和纳税凭证属于“口说无凭”,这导致企业一直游走于灰色地带。而现在,有了数据背书后,企业终于可以依法纳税,合规经营。

江门市蓬江区丰阳贸易有限公司就是这项产品的受益者。“这个证据链对我们企业发展有很大帮助。”该公司副总经理邓锦沛介绍,其公司业务包括建筑原料的运输销售。企业交易上了众陶联的交易平台后,供采双方参与交易过程的证据链构建,有了证据链数据的支持,企业能做到成本认定,从而实现依法依规经营纳税,还能从让银行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从而获得融资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以前,信任是拍胸口说话。但现在,我们有一整套数据放在区块链上,不可串改,这套数据就是信任的基础,让交易双方可以基于此获取利益和价值。”蔡初阳说。

广州数据交易所陶瓷行业数据空间。受访企业供图

广州数据交易所陶瓷行业数据空间。受访企业供图

贯彻“五不原则”创造价值

众陶联用数据为企业诚信背书,把交易环节阳光化,在消除行业阴影的同时,自然也动了部分人的“奶酪”。

“我们对行业规则做了很大改变,这个改变对灰色收入的冲击很大,平台因此一度承担了巨大的外围压力。”蔡初阳说。

由于众陶联是由佛山市政府牵头,由十多家陶企共同注资组建而成的。在起步阶段,公司被行业内不少人认为只是一个“政府企业形象工程”。在不被人看好的情况下,众陶联以数据说话的工作模式,又进一步挑战了行业的潜规则。

制定燃煤热量转化的行业标准,就是一个“得罪人”的典型例子。在原来的燃煤采购中,采购人可能会违规返佣给燃煤供应商,而采购回来的煤则好中掺次,导致窑炉燃烧温度不够,从而影响陶瓷产品的质量。

于是,众陶联制定了一个燃煤热量转化的标准,并推出一个检验方案,在行业内公开。“一下子大家傻眼了。”蔡初阳说,企业纷纷对照这个标准去检测采购回来的煤是否存在假货、次货。

标准一制定,数据一检测,让燃煤采购的潜规则被曝光,许多从事采购的人被“断了财路”,还导致上游一批煤炭小作坊关停。

众陶联自然招来了一片骂声。而企业却更进一步,搭建了燃煤大数据库,公布行业平均能耗,让企业自行比对,由此倒逼企业改善生产。

很快地,情况逆转过来了。随着行业大环境不景气持续,行业开始意识到众陶联的价值,并与众陶联开展更多合作。

用蔡初阳的话来说,这就是众陶联“不保护落后生产力”的例子。

实际上,众陶联这个“怪胎”自成立以来,逐渐在一众股东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形成了“五不原则”,即:不成为单个企业代言人、不与行业上下游竞争、不做改善性工作、不打价格战、不做落后生产力的保护伞。

不成为单个企业的代言人,是因为众陶联是一个产业平台,为单个企业代言,就不符合平台的定位。为此,公司和所有股东做了一个约定,他们不能参与到众陶联的管理决策之中,要的就是平台的独立自主。

不与行业上下游竞争,意味着单个企业能做的生意,众陶联不会参与。如果把产业链上下游比喻为一条生态链,那么不同环节的企业实际上已经占据了链条上不同的生态位。众陶联所做的事情就是绕开这些被占的生态位,而去做单个企业不想、不能、不愿意去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正是能为行业创造新价值的工作。

不做改善性工作,只做颠覆性工作。“颠覆意味着风险,一般企业不敢做的事情,众陶联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冒险进入。”

不打价格战,就是要借助众陶联搭建的数据平台,实现价格透明。同时,众陶联不以价格战搞“逐底竞争”,为的是要呈现出自身的服务质量与价值,让行业内的企业在经营发展、创新研发上受惠。

不保护落后生产力。正如上述例子所反映的,众陶联一直专研产业互联网的创新应用,通过创新,淘汰落后生产力,促进行业实现降本增效。

“新场景、新技术、新应用,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蔡初阳说,众陶联把“五不原则”坚持了八年,今后还将贯彻下去。

非数据,不服务

在“五不原则”的基础上,蔡初阳于2024年提出了新的理念:非数据,不服务。

在此理念之下,众陶联围绕数据服务整合提出六大场景应用——

原材料交易。在企业进行原材料交易过程中,众陶联不仅为企业提供完整的交易证据链,还进一步依托大数据处理给予供应商服务评级。采购商拿着这个服务评级,即可识别优秀的供应商。

共享物流。利用大数据,众陶联可根据不同企业的载货需求,系统分配物流仓位、设置物流路线,以实现运力共享。

生产线智能化改造。众陶联通过采集产业链上的数据,形成数据库,并打造人工智能模型,推动生产线智能制造。目前,该技术已经进入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阶段。

新社交零售。打造众陶居共享大脑,结合众陶居社交新零售模式,以货品、订单维度实时计算货品销售数据及经营收益,为平台链条上各个环节合伙人合理快速分配收益,实现经济共享。

产品数据身份证。众陶联可授予每个终端产品一个数据身份证,通过扫码即可查询原材料以及生产数据信息。

互联网金融服务。有了以产业数据为底座的信任环境,产业链中的各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可更顺利地获得融资。

目前,众陶联平台上活跃用户数量达到2200家,这些用户多为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中小微企业。在这些服务场景中,众陶联不仅有效帮助企业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获客渠道。

“由此我们得出了一个深刻的结论,在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企业要摆脱困境,不一定要通过断臂的方式,而是可以通过发展的方法获得新动能。数字化就是这个发展的方法。”蔡初阳说。

因为这些成功的探索,近年来众陶联收获了多项荣誉:2021年,众陶联入选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西藏众陶联交易区块链系统入选国家工信部2022年区块链典型应用案例。共青城众陶联产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应用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2023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

2023年5月,“众陶联交易证据链证书”在广州数据交易所正式挂牌上线。而该产品更荣获广州数据交易所2023优秀数据产品。

2023年10月,广州数据交易所陶瓷行业数据空间在众陶联正式揭牌运营。

2023年10月18日,在广州数据交易所指导下,众陶联运营的广州数据交易所陶瓷行业数据空间正式揭牌运营。受访企业供图

2023年10月18日,在广州数据交易所指导下,众陶联运营的广州数据交易所陶瓷行业数据空间正式揭牌运营。受访企业供图

“陶瓷行业数据要素发展的累累硕果,是陶瓷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果,也是数实融合支撑制造业发展的有效实践。”在揭牌仪式上,广州数据交易所董事长许晶晶表示,广州数据交易所希望与众陶联公司共同推动陶瓷行业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用数据解决实体经济中的实际问题和信用问题,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更标志着众陶联成为一场更广阔经济社会改革的探路者。

2022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即俗称的“数据二十条”对外发布。其中提及,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

2024年6月,广东省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推进数据要素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推进数据要素市场高质量发展,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

以交易证据链证书为代表的数据产品,正是数据要素化、资产化流通交易的鲜活实践。

“在土地、资金、人才、技术之后,数据是第五要素。”蔡初阳解释,数据可以把前面的四个要素优化、重组、综合起来并且向内打通企业各个环节,向外链接供应商、研究者、消费者乃至国家政策。企业积淀数据资源、搭建起“数据链路”之后,可以通过和外界链接,获取更多解决方案。

“从前大家是一个个孤岛,研发新产品是单打独斗、闭门造车。现在则可以消费者数据为判断依据,为新产品研发、上市做决策参考。”在他看来,当今企业发展,掌握数据才能具备行业和市场“洞察力”,以及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柔性生产能力。

流动的数据,才是有用的数据。也只有让数据流动起来,才能为建陶行业打造出新的生态。

以数据为核心,众陶联希望在陶瓷行业打造出全产业链数据生态,在这个新生态中培育出服务全行业的新质生产力。

“众陶联进入的数据新赛道,在技术、场景、领域可能会进入‘无人区’。只有怀揣初心,向难而生,守正创新,才能具有穿越无人区乃至引领无人区的能力。”对于蔡初阳以及众陶联而言,这份初心就是为自己、为别人创造价值。

撰文:卢浩能

拍摄:廖明璨

剪辑:梁彩敏

编辑 梁彩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