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5日,《南方日报》第JT13版《高质量 立潮头》特刊刊登《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关键领域实施标准领航行动》一文,全文如下。
“湾区标准”连续4年被写进了省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4年新发布“湾区标准”54项,2025年加强“湾区标准”“湾区认证”推广应用。
“湾区标准”是近年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不断以标准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标准在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2024年11月,广东省出台实施标准领航行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聚焦产业发展、民生所需等关键领域,以获批开展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为契机,大力实施标准领航行动,促进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广东将实施优势企业标准领跑行动。图为比亚迪生产车间。朱洪波 张枫 摄
发布“两新”相关地方标准142项
近年来,广东标准领航作用日渐凸显。广东省出台实施标准领航行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聚焦产业发展、民生所需等重点领域提出19条具体举措。低空经济、新型储能、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新兴产业先进标准加快布局,发布《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标准体系规划(2025—2035年)》,在腐蚀控制、低空经济和特种设备领域新成立三个省级标委会。
我省还组织实施20个标准化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揭榜挂帅”重点项目,并积极推进成果运用转化。引导企业提升标准化能力,我省459家企业入围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榜单。开展标准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共培育553家标准创新型企业。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在9项重点任务之首,“两新”是“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抓手。
所谓“两新”,即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广东以标准提升牵引“两新”工作成效显著。2024年4月6日,我省在全国率先印发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截至目前,我省已发布“两新”相关地方标准142项、批准立项261项。广东持续开展标准宣贯,推动标准落地,聚焦电动自行车、老旧电梯等重点产品,累计开展强制性国家标准宣贯41场,宣贯标准99项,参会人数超过7万人。
当前,我省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202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机械储能技术委员会在广州成立,落户广东的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秘书处增至5家。国内首个、目前唯一的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聚集区在河套正式揭幕,世界无线局域网应用发展联盟(WAA)等六大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广东标准拥有越来越多亮相国际舞台的窗口与平台。
“湾区标准”四度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其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深化。围绕粤港澳三地发展所需,粤港澳三地共同发布“湾区标准”215项,涵盖食品、物流等32个领域,近百家“湾区标准”示范店落地运营,逾千家粤港澳三地企业声明使用“湾区标准”,“湾区标准”在跨境养老、港珠澳大桥等场景实现落地。
“湾区标准”的发布和逐渐增多,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这标志着三地的融合发展迈上更高水平,从“个案探索”阶段进入了“可复制推广”阶段,以标准联通带动大湾区三地更深层次软联通。
实施先进标准稳链强链行动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标准成为全球创新版图和产业布局深度调整的关键要素,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广东如何以标准领航促进高质量发展?
202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质量强省建设,开展标准领航行动,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技术支撑能力。
2025年,广东将实施先进标准稳链强链行动。聚焦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鼓励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加强协作,全面摸排产业链技术标准现状,查找标准短板、评估标准需求。支持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开展标准研制,攻坚一批先进标准。
广东还将开展标准规划“揭榜挂帅”行动。征集“技术+标准”双通的专业力量,对产业内标准化活动的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以及实施步骤等进行系统设计,编制形成产业链标准规划路线图。鼓励上下游企业、相关机构按照产业链标准规划路线图加快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为支撑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成果转化应用。
一流企业做标准。当前,广东已经有一批在标准化方面领先的企业。2025年,广东将实施优势企业标准领跑行动,深入开展企业标准“领跑者”和对标达标提升行动,激发企业在标准、技术、服务及管理互动发展方面的创新活力。引导企业加强标准化工作,健全标准化工作制度,配备标准化专兼职人员,构建完善企业标准体系,监督标准实施并持续改进。培育一批以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型、创新型行业标杆企业。
202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助力技术、产品、工程服务“走出去”。广东将实施标准国际跃升行动。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主导或参与研制更多关键国际标准。争取更多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或国内技术对口单位落户广东。推动与东盟、“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农业、文化、旅游等多领域标准化交流,深化标准研制、互译和推广等合作,提升广东标准的国际影响力。
一线案例
融资增信授信额度达789.65亿元
让质量品牌变真金白银
近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粤质贷”质量融资增信工作的通知》,旨在深化“粤质贷”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打造规模化、多元化的质量品牌。截至2024年底,全省累计使用质量融资增信授信额度789.65亿元,受益企业达1624家次。
“粤质贷”瞄准广大企业和金融机构当前在融资增信上的关注点,抓住质量政策与金融政策的结合点,找准拓宽质量效益型企业融资增信渠道的突破点,形成凭“质”获“贷”、以“贷”提“质”的良性发展循环。
依托“粤质贷”品牌带动效应,省市场监管局充分调动相关金融机构开展质量融资增信业务的积极性,开发以质量要素为核心的特色信贷产品,强化对企业质量提升的金融服务供给,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江门一家化工公司专注研发、生产、销售综合型化工涂料,获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2023年初,该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建设银行江门市分行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通过绿色通道,快速为企业发放了3年期500万元的贷款。
这得益于江门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建设银行江门市分行发布的全省首个“质量贷”金融产品——“邑质融”。获得贷款后,该公司将资金用于新产品的生产和新技术的研发攻关。截至2024年12月,江门市市场监管局推出的“侨都质量贷”系列专属金融产品已累计发放贷款193.12亿元。
中国银行深圳分行是深圳质量融资增信业务首批试点银行之一。为了优化办理服务,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人民银行、深圳征信共同打造“小微通”平台,上线“深质贷”产品,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线上申请入口,拓宽质量效益型企业的融资渠道。截至2024年底,中国银行深圳分行“深质贷”产品向47家企业授信2.56亿元。
-END-
——————————————————
素材来源:《南方日报》第JT13版
编辑整理:广东市场监管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