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检到确诊不到两天,肺癌诊断的“前海速度”如何诞生

作者 叶志强 2025-02-27 15:19

通常而言,在医院体检时,从发现肺部病灶,到通过体外肺部穿刺活检从病灶获取病变组织,再将病变组织送去进行病理诊断,需要五到七天才能出结果。

肺部穿刺活检术作为确诊肺癌的关键技术,能够从病灶获取病变组织,其准确性、安全性和快速性至关重要,因为时间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因素。一旦确诊流程繁琐,就极有可能延误治疗时机。

近日,在前海人寿韶关医院,一项新纪录诞生。在呼吸内科门诊体检中发现的肺部肿块,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仅用一天就出了结果,从体检患者初诊到确诊不到两天。

“确诊肺癌的过程本就困难复杂,而我们这里每个环节都有资深专家把关,肿瘤诊治流程经过科学优化,环环相扣,效率极高。”呼吸内科主任黄颉总结道。

时间回到一个月前,71岁的张大爷从山西来韶关过年,他平日里以务农为生。趁着医院年末人少,在儿子的陪同下,张大爷来到呼吸内科门诊进行惠民体检。

张大爷长期吸烟,最近偶尔会咳嗽,干农活时还会感觉气短。接诊的主任医师杨印楼,在呼吸内科领域拥有40多年的临床经验,他立刻警觉起来,这些看似平常的症状,很可能是潜在疾病发出的微弱信号。

8时20分,杨印楼迅速为张大爷安排了肺功能检查和胸部CT。8时47分,张大爷在CT室完成CT扫描。9时40分,在肺功能室,检查结果显示张大爷的肺功能中重度损害,诊断为患有慢阻肺。做完肺功能检查的张大爷,10时左右再次回到呼吸内科。

此时,胸部CT图像也回传到了诊室电脑上。杨印楼通过图像分析,迅速锁定了张大爷右下肺的肿块,并高度怀疑是肺癌合并慢阻肺。

接诊医师与家属进行了深入沟通后,考虑临近春节,时间不容耽搁,当即启动医院的肿瘤多学科会诊机制。肿瘤医学中心、呼吸内科、影像科、病理科的专家迅速到位,当天下午4时30分,在CT室完成强化CT及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仅仅一小时后,术前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张大爷顺利完成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标本取出后,立刻由专人送往病理科。

“我们一接收到标本,马上进行取材,然后放入脱水机。”病理科学科带头人姜影说,“由于这是小组织,为了能尽快出报告,我们采用了紧急处理方案,进行了个体化处理,优化了程序。”当晚,标本在脱水仪里进行脱水。第二天,病理科从包埋到切片,再到染片,直至最后出报告,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可以说,所有病理流程都严格把控,确保第一时间完成诊断。”

第二天下午,病理报告明确诊断张大爷为肺鳞癌。从初诊到确诊不到两天,这样的诊断效率刷新了医院的纪录。尽早拿到报告,就意味着患者能更早接受治疗。

医生丰富的经验推动着快速决策,多学科团队的零时差协作将流程压缩到了极致。据介绍,接下来,医院会持续践行多学科迅速响应机制、紧密配合,以专业的素养和高效的行动,为更多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南方+记者 叶志强

编辑 阙紫晴
校对 胡柔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