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市已形成194.3公里“米”字形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密度位居粤东西北前列。林桃 摄
阳春市已形成194.3公里“米”字形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密度位居粤东西北前列。林桃 摄
阳春的“十二时辰”,是怎样的风景?
晨光熹微,产业新地打破沉寂,新质生产力正破土而出;太阳升起,宜居城乡朝气蓬勃,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暮色渐沉,商圈绿地华灯璀璨,丰富“夜生活”映射民生幸福篇章……
当前,阳春市坚持以世界目光、粤港澳大湾区标准谋划拓展新一轮发展空间,持续深化“融湾入圈”,以内外兼修夯实“里子”、扮靓“面子”,持续推动产城融合,助力“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奋力推动阳春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新突破。
外拓发展空间
打造产业新格局
不登高山,不见平地。对于地处粤西山区、发展空间有限的阳春市来说,只有“跳出阳春看阳春、跳出阳春谋阳春”,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有所作为。
显然,阳春市已深深意识到了这一点。今年2月,阳春市·香洲区高质量发展联合招商推介会举行,集中签约新型建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优质项目;9月,阳春市委书记、市长李谦常率团赴京开展招商引资,与中霆控股(广东)有限公司、广东鑫洋农业科技签约54亿元合作项目;10月,李谦常赴河北省、北京市等地考察产业、拜访企业;同时,阳春市3家企业亮相第136届广交会,“阳春制造”正乘风出海……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为了“向外闯”打响知名度,阳春市就招商引资、“融湾入圈”、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组建了“三支突击队”,谋求外界资源支持。
今年以来,阳春市招商引资工作突击队前往浙江、北京、武汉等地,以及省内的广州、东莞、珠海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前三季度成功举办和参与8场重点活动,新签约25个项目,总投资161.9亿元;“融湾入圈”工作突击队组织优秀年轻干部到珠三角城市跟班学习,梳理阳春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之异”来承接“政策之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突击队助力打造与粤港澳大湾区“同标高”“零距离”的营商环境。
“我们今后将把阳春作为主要的生产基地。”10月,笔者走进广东汉霸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一期生产基地,该公司负责人周彬说。据悉,该项目预计于年底投产,年产高端数控产品1600套,年产值可达2亿元以上。
汉霸智能装备项目投产见效,是阳春数控机床产业“七年磨一剑”的缩影。2017年以来,阳春市持续引进以晟泽机械、创能精密机械等为代表的数控机床项目39个,总投资43.17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过65亿元。
除了向外开放寻求“软联通”,阳春市持续在交通“硬联通”上发力,搭建外联“骨架”,畅通路网“血脉”。
10月30日,广湛高铁阳春东站站房混凝土主体结构封顶,阳春人民的“高铁梦”更近了。“广湛高铁预计于2025年建成通车,届时阳春将实现1小时内高铁直达广州。”阳春市有关负责人表示。
百业之兴盛,关键在交通。近年来,阳春市境内罗阳、汕湛、云阳、中阳等高速公路相继通车,已形成194.3公里“米”字形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密度位居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前列;阳江机场选址获批,广湛高铁、阳信高速阳春段等项目建设不断提速……
展望未来,阳春市的发展思路愈发清晰而坚定——加快建设“5+2”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打造新型建材、装备制造、智能家电、中医制药、食品加工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加速进入新能源、新材料两个“新赛道”,秉持开放包容,汇聚发展合力,不断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内创宜居城乡
绘就民生新画卷
发展的核心是人。深化改革、开放包容,最终是为了让各项发展成果更好地落地在阳春、见效在阳春、惠及阳春人民。
10月23日,阳江市阳春高新职业技术学校正式建成投用,将提供4000个新的学位。这是积极回应产业需求的举措,也是优化教育资源供给的生动实践。
教育、医疗、就业、基础设施、人居环境……这些关键词耳熟能详,也与群众生产生活直接相关。阳春市把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目标,用心用情用力筑牢民生幸福根基。
今年以来,阳春市城镇新增就业2430人,已建成阳春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和4个城乡教育共同体,建成“长者饭堂”7家,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现场评审初审通过,实现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获颁2023年度“平安鼎”。
“很惬意,这里的美食也很棒。”夜晚时分,位于阳春市春城东湖片区的友源市场“引摊入市”示范点人气十足,食客纷纷“点赞”。据悉,阳春市引入企业投资500万元建设该夜市,设置流动摊档100多个、集装箱式商铺92个,激活了“夜经济”。
沿着东湖漫步,岸边水清景美,红花绿树相得益彰。近期,阳春市对东湖绿美生态综合示范园森林景观进行质量提升,高标准打造集森林景观、自然教育、人才示范于一体的造林点,让群众安享“绿美福利”。
城乡的华丽蝶变,正不断充实阳春民生新画卷。目前,阳春市政基础设施新建与升级改造工程(第一批)PPP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已完成县镇村绿化植树21.26万株;实现省卫生镇全覆盖,春湾等3个镇入选国家卫生镇推荐名单;乡村风貌示范带建设全面铺开,总投资30.51亿元的160个美丽圩镇项目加速推进,309条行政村4781个自然村被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既要“面子”,更要“里子”。立足本土资源优势,阳春市全力推进“三大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春砂仁、阳春坚果、蚕桑、柠檬、丝苗米、鳜鱼苗种、生猪、果蔬八大精新特优产业。目前,该市春砂仁、阳春坚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第一;阳春鳜鱼苗种产量占全国70%以上;18个农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10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广东汉霸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一期生产基地远眺。曹盘峰 摄
广东汉霸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一期生产基地远眺。曹盘峰 摄
案例
聚焦重点工作
开创发展新局
今年以来,阳春市持续发力各项重点工作,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2.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1%。
产业发展亮点纷呈。前三季度16个重点项目整体达时序进度,其中8个项目已投产,2个项目即将投产;“2+5”现代农业产业园格局初步形成,第二届中国(阳春)鳜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阳春2024年鳜鱼苗交易会成交额达12.5亿元;春砂仁、阳春坚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全省第一;举办2024杜鹃花海·阳春鸡笼顶越野赛、广东省龙舟锦标赛等农文商旅体活动10场,崆峒岩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招商引资卓有成效。举办和参与8场重点招商引资活动,新签约25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161.9亿元。
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前三季度发放消费券超400万元,带动消费约1500万元;出口总额7.25亿元,同比增长32%;完成上限纳统企业5家,新增“个转企”27户。
“百千万工程”扎实推进。2024年新增培育26个“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美化提升农房外立面750多处约17万平方米,《阳春市落实点状供地政策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入选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推动33个“双百行动”共建项目见效,建筑企业与镇村结对帮扶行动项目入库27个、完工17个。
撰文:罗天 春融 陈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