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佛山市顺德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有质感。其中打造优质均衡普惠教育成为保障改善社会民生的重中之重。
“我们将率先在大良、容桂两个街道试点开展学位供给‘潮汐使用’机制。”1月23日,顺德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海源接受访谈时表示,顺德还决定于2025年春季学期起,在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推行每天一节体育课。
多措并举动态缓解入学高峰压力
这几年,顺德的小学和初中均迎来入学高峰。顺德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探索建立学位供给“潮汐使用”机制,推动各学段校舍资源共享,动态缓解入学高峰压力。
李海源介绍,前期,区教育局结合人口出生率及常住人口适龄儿童数,预测2025-2035年中小学校学位供需情况。根据测算,就新生入学而言,小学在2023年达峰,初中2029年,高中2032年;就在学规模而言,小学2026年达峰,初中2031年,高中2034年。可以看出,无论是新生入学规模,还是在学规模,均呈排浪状错位达峰态势。
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顺德要做增量,通过新改扩建和老旧学校“焕新”等途径扩充优化校舍资源,今年顺德计划推进华东师大二附中美的高中等9所学校新改扩建项目,新增优质学位6400个;另一方面,顺德将统筹考虑学位供需峰谷,提前谋划峰谷后的学段资源转化机制。也就是统筹调配现有学位资源,因应各学段排浪状达峰情况,探索通过小学初中贯通、初中高中联办、开办教学点等模式,打通不同学段、不同学校之间壁垒,实行校舍资源共享,高效利用。
具体来说,就是在小学学位出现富余后,将探索在有条件的小学开办初中部或将小学办成九年一贯制学校,缓解初中学位压力。同样,在初中在校规模达峰并出现学位富余后,将在有条件的初中开办高中班或将初中办成完全中学,缓解高中学位压力。
李海源透露,2025年,顺德将率先在大良、容桂两个街道试点开展。大良街道凤翔小学2025年完成扩建,可新增1200个学位,将计划开办初中班,与小学共用校舍及场地设施。
对此,顺德也会配置初中教师,并通过“焕新”扩大校园运动场等各种空间。在解决学位紧缺问题的同时,探索建立小初贯通培养体系,更好提升办学质量。
与此同时,容桂计划在容桂街道焕新及扩建容桂职校旧校舍,办成高品质初中,推动解决容桂东部初中学位结构性短缺矛盾。
春季新学期起推行每天一节体育课
2024年,顺德在“教育二十条”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五育融合”深耕行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阳光自信,实现“人人有优长”,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被写进今年顺德政府工作报告,顺德如何落实到位?
顺德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在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推行每天一节体育课。图为国足新星戴伟浚走进世纪小学开展足球公益课。 世纪小学供图
顺德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在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推行每天一节体育课。图为国足新星戴伟浚走进世纪小学开展足球公益课。 世纪小学供图
李海源表示,去年9月,顺德在龙江镇试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经过一个学期的试点,如今时机成熟,为此顺德决定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在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推行每天一节体育课。
为什么要推行每天一节体育课?一是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网络时代,容易沉迷于虚拟世界,导致不爱与人沟通交流,缺乏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感,心理问题高发频发。研究发现,充足的体育运动和睡眠能显著改善心理健康,降低抑郁风险;二是锻炼孩子喜欢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切实增强孩子的体质,三是通过运动锤炼孩子的意志,健全孩子的人格。
顺德将主要从课程、场地、教师三方面,保证每天一节体育课落地。
在课程方面,顺德会采用基础课程加多元特色体育课程(即“3+N”或“4+N”)的方式实施。基础课程就是教育国家规定的体育课时(一二年级每周4节,其他年级每周3节),“N”是指新增加的体育课,采用特色体育课程。各校可以积极创新特色体育课的内容、形式,激发学生运动热情。比如,采用“长短课”或者“大小课”的方式,统筹安排体育课。
在场地方面,一方面,顺德鼓励通过老旧学校“焕新”“微改造”方式增加运动场地,或挖掘校内的各种场所增加运动空间;另一方面,鼓励学校利用周边的闲置场地或者公共场所,比如体育馆,社区的运动场等来解决场地的不足。此外,利用“长短课”“大小课”也可以实现场地利用效率最大化。
在师资方面,顺德鼓励通过集团内“走教”、新招聘教师、引进高校实习生及第三方机构师资等方式,弥补体育师资的不足。
“我们也鼓励一些喜爱运动的老师,一同参与到这个体育特色课程的开设和实施中去。”李海源说,我们也可以通过刚刚提到的“大小课”,也就是合班的形式,集约教师资源。
在实行义务教育每天一节体育课的同时,高中阶段也将被重点关注。顺德首先要求高中必须开足开齐体育课,也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增加体育课,如果当天没有体育课,学校必须在课后安排40分钟给学生运动。
此外,顺德要求所有中小学校,通过课间15分钟户外运动,大课间30分钟运动等方式,来保证孩子每天在校综合运动时间不低于2个小时。
顺德早在去年就发出了“每周一天亲子日”的倡导。“我们再次呼吁家长,要增加亲子运动时间,与孩子选择共同的体育项目,一起运动,增进亲子感情,培养孩子健全成熟的人格。”李海源说,总之顺德将通过一系列措施,保障孩子的体育运动时间,让孩子动起来、跑起来,身上有汗、眼里有光。
采写:南方+记者 蒋晓敏
设计:张艳青
相关阅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