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佛山市第十一届运动会足球赛落幕。顺德区龙江镇陈涌聚龙小学8名队员联合组队代表顺德区出战,其中,女子D组5名队员一举斩获女子U12冠军。佳绩背后,是龙江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行“每天一节体育课”政策的努力和实践。
走进龙江陈涌聚龙小学,校园内随处可见足球元素,足球小达人、足球团体操等活动丰富多彩。该校以“让生命蓄势腾飞”为理念,走“精英引领,全校普及”的足球特色发展之路,形成了“六个一”特色体系,真正推动足球运动全面普及。
龙江陈涌聚龙小学足球队捧杯佛山市第十一届运动会足球赛女子U12冠军。学校供图
龙江陈涌聚龙小学足球队捧杯佛山市第十一届运动会足球赛女子U12冠军。学校供图
这并非个例,为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推进“五育并举”,构建良好教育生态,龙江从多维度构建保障体系,让政策落地生根。
在场地保障上,龙江各校灵活盘活空间,为学生们提供多样化的运动场所:龙外附小通过抬高操场、改造环校跑道拓展运动空间,世埠小学借焕新工程扩容操场;华东小学、聚龙小学等则利用走廊、花园等“边角料”打造跳绳、踢毽子等“微运动”区域;官田小学、苏溪小学联动社区,借用村委足球场、体育馆补充场地。
据悉,通过学校焕新、微改造、联动社区等举措,龙江增加运动场地近2万平方米,生均运动场地由原来的9.5平方米/人增加到10.3平方米/人。
课时与课程创新是政策落地的核心。龙江各校通过“错峰排课”破解运动场地拥挤难题,分高低年级错时上课;部分学校整合校本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实践活动;龙江实验学校等还增设大体育课,实现了体育类型多样化,让课程既重基础又显个性。
各校更是积极创新体育课程模式,如龙江外国语学校实施了“2+1+2”体育课程模式,融合了普修、模块化与特色化教学;龙山中学有机结合常规课、特色课与活动课;里海学校探索“体育+N体系”;龙外附小推行“1+1+X”体育课程实施计划。
龙江学子与体育课天天见。龙江陈涌聚龙小学供图
龙江学子与体育课天天见。龙江陈涌聚龙小学供图
面对体育师资力量短缺,龙江通过“内外联动”破解。龙山中学、龙江实验学校等采用“体育教师主教+其他学科教师助教”模式;里海学校鼓励具有体育基础的其他学科教师兼职体育老师,并同步吸纳社会力量,外聘兼职教师;聚龙小学等校还对全体教师开展队列、准备、放松活动等培训。此外,龙江还加大体育课时的激励杠杆,让体育教师更有获得感。
接下来,龙江将持续推进“每天一节体育课”政策高效落实,加强对课间活动的管理,不断探索小初衔接的体育路径,补足短板,为龙江学子提供更优质、更丰富的体育教育体验。
撰文:张艳青 龙教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