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 | 云浮云安:一颗花生链出“金色产业”

南方+  2025-07-09 10:15

艳阳高照,云安区富林镇万亩花生基地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丰收时节。近日,2025年云浮市云安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第二届花生文化系列活动拉开帷幕。田间,游客体验采摘乐趣;文化广场上,花生主题展销集市人头攒动;加工车间里,新鲜花生正被制成休闲零食、花生油等产品……一颗普通花生,在云安书写着三产融合的发展故事。

特色花生油。

特色花生油。

规模种植

重点培育的产品

在富林镇万亩花生基地,收割机正来回不停地完成花生挖掘、去土、铺放等作业。作为云安区花生的核心产区,富林镇种植面积长年稳定在1.6万亩以上。通过科技赋能和产业化经营,富林镇实现亩产干花生600斤以上,以出油率34%、花生油20元/斤折算,亩产收益超过4000元,每亩可带动群众增加20%的收入。

云安花生提质、增产的背后,是科技赋能的结果。在启动仪式上正式揭牌的云安花生科技小院,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由企业统一供种、技术兜底,农户参与规模化种植,企业保底收购,降低了种植风险。

“云雾一号”花生。

“云雾一号”花生。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重大项目办主任万小荣介绍,该项目联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等花生科研院所,攻关花生优质高产遗传育种和绿色健康高效生产等关键技术,推动花生产业的三产融合升级,建设现代化乡村产业社区,打造农业产业强镇。

近年来,云安区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坚持以产业振兴撬动乡村全面振兴,将花生产业定位为“富民兴村”的特色产业和“土特产”拳头产品重点培育。目前,全区已打造富林万亩花生原种和良种繁育基地,推动产业规模与质量双提升。全区花生种植面积达5.75万亩,产量9043吨,同比增长4.3%,年产值约2.3亿元。

产业升级

古法技艺的创新

在富山实业发展(云浮市)有限公司(下称“富山实业”)的自动化生产车间,机器运转声不绝于耳,炒制花生的香气扑面而来。工人们正有序地将一袋袋刚收成的本地花生送入生产线。经过脱壳、色选、炒制、压榨等自动化工序,色泽金亮的花生油流淌而出。

作为扎根云安的花生加工企业,富山实业坚持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集中收购本地花生原料。公司一方面通过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力求生产出风味纯正、品质优良的特色花生油;另一方面也致力于帮助当地种植户增收,实现品质提升与助农增收的双赢。

富山实业主营花生的种植、加工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食用花生油以及各类花生制品等。依托富林镇万亩花生基地的原料优势和本地区深厚的花生种植历史,公司致力于建设本土化的粮油产业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其子公司铁生食品传承150年历史的南乳花生与豉油膏制作技艺,是云浮市唯一拥有双非遗资质的企业。为了在产业化道路上走得更远,铁生食品在严格遵循古法配方精髓的基础上,成功引入现代化、标准化的生产线,保障了产品的稳定品质,实现非遗技艺的规模化量产。

融合发展

田埂上的嘉年华

在云安,花生不仅是农民致富果实和生产原料,更成为串联起农业、文化和旅游的鲜活纽带——花生文化系列活动以花生田为天然舞台,为游客奉上沉浸式的传统农耕体验。

“千年古郡·缤纷富林”徒步路线如一条生态彩带,将连心湖的碧波、南洋村的古韵与万亩花生基地的丰饶串联起来。徒步爱好者穿行于翠绿田垄间,饱满的花生秧随风摇曳。而在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内,采摘PK赛正热火朝天,每日百份新鲜花生的奖励,让丰收的喜悦实实在在传递到参与者手中。

游客进行花生采摘PK。

游客进行花生采摘PK。

节庆的烟火气,在连心湖广场升腾,“花生‘趣’市”与“青春集市”比邻而设。一侧是云安特色农产品展销长廊,托洞腐竹、白石西瓜等“土味”吸引游客驻足;另一侧,技工学子们将花生玩出新花样,创意花生零食、风味饮品,甚至以花生为灵感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

这场以花生为名的嘉年华,生动诠释了“产区变景区、劳作变体验、农品变商品”的融合图景。

■观察

做好“土特产”文章,云安有底气

做好土特产文章,云安拥有“土”“特”“产”三大得天独厚的优势。 “土”韵天成。云安地处北纬23°黄金纬度,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无霜期长,森林覆盖率高达66.21%,是优质农产品的理想产地。富林花生、白石西瓜、石城迳心茶、杨柳大冬瓜、镇安咖啡、高村油茶、六都嘉宝果,每一方水土都培育出独具风味的特产珍宝。

“特”色鲜明。巍巍云雾山,滔滔西江水,孕育了云安深厚的西江文化、渔耕文化、桑蚕文化。这不仅赋予了云安土特产独特的人文底蕴,更催生了像“云安蚕茧”“托洞腐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样的金字招牌,以及滋养出像“西江河鲜”“白石米酒”这样的地域风味,成为承载乡愁记忆的舌尖符号。

“产”链完备。云安拥有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以上“菜篮子”基地,6种农产品入选云浮市“土特产”名单,成功申请26个“土特产”商标品牌,创新“订单农业”“交通+农贸旅游”等模式,建成“消费帮扶农产品(云浮)佛山馆”“香港云安农产品展示中心”等平台,云安土特产实现了从田头到餐桌、从本地到湾区的全链条覆盖、多渠道流通。

文/图:南方+记者 王嘉豪

通讯员 云安轩

编辑 伍欣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