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转”出活力!岗列街道“三个㙟”玩转农文旅

作者 巫雅柠 2025-07-02 21:09

自2024年来,以“百千万工程”典型村选树培育为契机,岗列街道被江城区委赋予“五岛合一·智慧新街”发展定位。聚焦金朗岛“山月江湾”乡村振兴示范带资源禀赋,结合大㙟村、司㙟村、新㙟村三村(以下简称“三个㙟”),以典型村片区组团培育形式,岗列街道全力打造集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片区,推进沿线农文旅发展。

在此过程中,岗列街道将撂荒地复耕复种作为其中关键抓手,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连片整合位于“三个㙟”的百亩粉藕种植基地、“稻油”“稻瓜”轮作基地、禾虫水稻混合种养示范基地以及番茄草莓采摘休闲园等,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三个㙟”农业观光区,走出了一条从闲置撂荒到流转增值、从单打独斗到连片发展的村集体经济发展道路,打造“四季皆景、全域联动、全天可享”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地标。

土地流转破解撂荒难题

过去,“三个㙟”的大片农田因劳动力流失、传统种植效益低等因素搁置撂荒,既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又阻滞本地发展。为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激活“沉睡”的土地资源,街道党工委和“三个㙟”村“两委”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模式,通过“四议两公开”、上门走访等方式宣传土地流转政策,打好“情理牌”、算好“经济账”,消除村民顾虑,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同时,通过“小田变大田”将分散的土地集中整合,引入农业企业或种植大户等专业农业经营主体,签订权责明晰、长期稳定的流转合同,规模化发展特色种植业,让村民吃下定心丸。

多元种植点亮乡村经济

岗列街道党工委和村“两委”根据当地农作物的种植需求和观光旅游的功能布局,对“三个㙟”流转土地区域进行连片整合和统一规划,将原本分散的莲子藕、板蓝根油菜花、水稻、番茄草莓等农业产业巧妙结合在一起,为后续农业观光区设施进场奠定连片载体基础。同时,为了适应土地耕种规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满足市场对时令农产品的销售需求,岗列街道联合企业实行部分农田四季轮作、农作物产储销一体化运营的“稻油”“稻瓜”的轮作运营模式,合理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加快本地农产品转化增值,稳步走好粮食销售增收新路径,联企带农让更多村民鼓起“钱袋子”。

产业融合打造农旅亮点

岗列街道遵循集约化的规划理念,通过模式创新、品牌打造和精品路线设计,整合各基地打造与人互动性更强、连接度更高的新型农业观光区,从而实现单个种植基地之间的立体互动,确保“三个㙟”农业观光区拥有更加持久、旺盛的发展生命力。

为发展“四季皆景”观光农业,司㙟村因地制宜开展农田四季种植。如充分利用司㙟村冬种油菜花春季丰收花景,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开展江城区首届乡村文旅活动,吸引逾5000人次登岛游玩赏花;夏秋通过轮种水稻打造司㙟“近郊禾海”,联动周边新㙟驿站及夏荷景观形成金朗岛夏秋乡游景点,为登岛游客带来别具一格的四季近郊短游体验。

此外,通过打造小型田园综合体示范项目,充实金朗岛田园服务。岗列街道盘活了大㙟村200余亩闲置地建设集生态采摘园、亲子游乐场、活动承办点等功能区为一体的金朗岛开心农场,提供户外烧烤、农事体验、果蔬采摘、营地露营、婚庆团建等沉浸式、互动式旅游体验。该农场作为岗列街道新型农旅融合标杆项目,全年吸引游客超1.5万人次。

依托本地特色农产品莲子藕,岗列街道塑造出金朗岛“藕文化”乡村品牌。依托金朗岛莲子藕特色农产品,以“三个㙟”百亩粉藕种植基地为核心,系统挖掘“藕文化”内涵,打造乡村新型农产品文化标杆。计划举办金朗岛全藕宴美食文化节,将金朗岛“藕文化”打造成集美食体验、文化传播、农产品展销于一体的品牌IP,推动“藕经济”向文旅融合升级。

撰文:巫雅柠 周欣茹

编辑 宋芾
校对 张芳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