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社区矫正五年摘“国字号”双奖

作者 唐梦 2025-07-07 12:38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五周年之际,佛山市司法局对外公布了佛山社区矫正工作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近五年来,佛山社区矫正工作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以平安社矫为根基、法治社矫为保障、精准社矫为核心、智慧社矫为支撑,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立体化工作格局,先后获评“全国社区矫正机构先进集体”“智慧司法十大创新案例”等国家级荣誉,在法治实践中书写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佛山篇章。

佛山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局获评“全国社区矫正机构先进集体”。

佛山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局获评“全国社区矫正机构先进集体”。

数据显示,佛山全市已设立各级社区矫正委员会38个,实现市、区、镇街三级“全覆盖”。5年来,开展“五个一”教育3.14万批次,74.12万人次。开展心理评估3.93万人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495批次,进行心理危机干预1468人次。当前,已引入21家专业社工机构,128名社工参与帮教,建立教育基地40个、公益活动基地37个和就业基地32个。

法治社矫:

强化制度保障,规范执法流程

高位统筹强化顶层设计。佛山全市已设立各级社区矫正委员会38个,实现市、区、镇街三级“全覆盖”,成员单位涵盖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财政、教育、民政、人社、卫健、工青妇等多个部门。《佛山市社区矫正委员会工作规则》《佛山市社区矫正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等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让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让每一个环节都规范有序。

制度创新引领规范发展。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佛山市社区矫正工作的指导意见》《涉危险驾驶类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管理工作指引》《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社区矫正工作各环节进行规范。通过制度化建设,明确各职责细节。编发《佛山社矫之窗》内部刊物、“佛山市向阳计划”公众号,制作宣传片《追光者》荣获第二届广东司法行政视频大赛一等奖,举办全市社区矫正中心开放日活动,全方位呈现佛山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运行全貌与五年发展成果,凝聚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强大力量。

社区矫正机构建设取得突破。佛山市及各区均经编办同意成立“社区矫正管理局”,全面解决社区矫正执法主体资格问题,构建更加完善、更具效能的工作架构。

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基础。佛山市司法局选派市强戒所32名警察到基层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一所一警”,相关做法得到省市领导批示肯定。

平安社矫:

筑牢安全底线,守护社会稳定

落实隐患排查研判。坚持落实市、区、镇(街)三级每月风险分析研判制度,对有突出风险隐患社区矫正对象落实好监督管理,包管包教,走访排查,个别教育,生活救助,困难帮扶,矛盾化解等工作,将风险隐患防范在早、解决在前。

严格规范监督管理。加强分类管理,依法严格执行社区矫正对象报告、外出、迁居、信息化核查等监督管理制度,日均核查近1万人次。

对全市社区矫正档案开展评查活动。

对全市社区矫正档案开展评查活动。

执法监督严格到位。开展全市社区矫正档案交叉评查活动,不断提升社区矫正执法工作规范化水平;开展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对象集中统一检查,严防“纸面服刑”情况发生,确保社区矫正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融入“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粤平安”指数和“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并完善平安建设考评指标。与公安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就社区矫正对象被采取强制措施、违规外出等信息实施即时反馈,并深化视频监控资源共享,推动数据互通、协同治理,切实形成工作合力,筑牢安全防线。

精准社矫:

聚焦个体需求,助力回归社会

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认真落实“五个一”“每月一主题”教育,“线上+线下”相结合,加强分类教育,落实“一人一策”。5年来,开展“五个一”教育3.14万批次,74.12万人次。开展心理评估3.93万人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495批次,进行心理危机干预1468人次。

品牌引领护航青春。连续10年联合佛山团市委开展“向阳计划”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帮教项目,促进多名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升学就业。联合市人社局开展“勇往‘职’前 逐梦未来”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联合市民盟开展“黄丝带帮教”项目等。成立全市首个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基地,设置“宣传教育”“心理辅导”“学习培训”等功能区域,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智能体验式普法、心理疏导和学业支持。受司法部委托,承制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网络课件《重生》,向全国展示佛山未成年社区矫正工作风采。

顺德区针对社区矫正人员积极开展“职业选择与人生价值观实现”职业技能培训。

顺德区针对社区矫正人员积极开展“职业选择与人生价值观实现”职业技能培训。

一区一品成效显著。佛山全市已形成禅城区局“智慧矫正 禅润新生”、南海区局“智矫司南 慧正心海”、顺德区局“六步精准矫治”、高明区局“高智汇矫 明法启航”、三水区局“智汇三江 水润社矫”五大帮教品牌,各区特色亮点纷呈。

多元联动暖心助困。建立以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为主体,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专家学者等多方参与的帮扶体系。引入21家专业社工机构,128 名社工参与帮教,建立教育基地40个、公益活动基地37个和就业基地32个。高明区借助延伸管教“她力量”,通过女警察刚柔兼济的教育,强化社区矫正对象的遵纪守法意识。禅城区与佛山大学共建“高校心理专家 + 司法社工 + 志愿者”队伍,开展心理讲座、团体辅导等活动,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全方位帮扶。

延伸管教警察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禁毒宣讲。

延伸管教警察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禁毒宣讲。

智慧社矫:

科技赋能增效,提升监管质效

信息化平台全面升级。佛山市印发《佛山市“智慧矫正中心”创建工作方案》,高标准打造智慧社矫主阵地,统筹督导推进五区建设“智慧矫正中心”。禅城区、南海区社矫中心被省司法厅命名为“省级智慧矫正中心”,三水区矫正中心通过省级验收。利用移动端、自助矫正终端等实现业务全流程智能化“掌上办”“指尖办”。

智能技术深度应用。佛山在全省率先开发建设“社区矫正信息监管平台”,采用 GPS 与 LBS 相结合的定位技术,对社矫对象进行全天候跟踪管理;率先在全省开发社区矫正工作手机 APP“佛矫通”,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矫正对象提供了便捷的线上学习、思想汇报和心理测评等服务。南海区借助人工智能发展契机,推出“一键核查”“一键生成”等智能应用,推动监管模式实现从“人防”到“技防”到“智控”的三重蜕变,解锁南海社矫监管新模式。

佛山在全省率先开发建设“社区矫正信息监管平台”,采用 GPS 与 LBS 相结合的定位技术,对社矫对象进行全天候跟踪管理。

佛山在全省率先开发建设“社区矫正信息监管平台”,采用 GPS 与 LBS 相结合的定位技术,对社矫对象进行全天候跟踪管理。

智慧帮扶精准高效。借助省平台心理评估子系统,探索AI心理测评技术,实现四维数据动态分析,精准识别高风险预警。南海区累计识别高风险预警39例,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心理矫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挂牌成立全市首个以新兴产业赋能的社区矫正基地,举办电商创业培训班,运用“直播经济 + 司法矫治”,创新“司法 + 人社 + 行业协会”帮扶模式,开辟社区矫正教育帮扶新路径,工作经验得到省、市、区各级媒体宣传报道。

对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对象开展集中统一身体检查。

对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对象开展集中统一身体检查。

数据融合协同共治。佛山市司法局先后与市委政法委、公安、检察院建立数据信息比对、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与市法院建立裁判文书网上实时对接机制,与市卫健委建立联合开展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对象病情复查和妊娠检查工作机制,借力各部门优势资源和先进技术,不断丰富社区矫正安全监管手段,不断织密社矫对象动态管理网络,切实做到对社区矫正对象情况清、底数明。禅城区率先全国构建“区块链 + 社区矫正”模式,打通公、检、法等部门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配合,被司法部列为全国“智慧司法十大创新案例”,在全国社区矫正培训班上,禅城区作为唯一一个区级单位,在会上作专题经验交流。

禅城区“区块链+社区矫正”项目在全国社区矫正工作培训班作专题经验交流。

禅城区“区块链+社区矫正”项目在全国社区矫正工作培训班作专题经验交流。

五载深耕结硕果,奋楫扬帆启新程。佛山社区矫正工作将继续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秉持初心,砥砺前行,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水平,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佛山、法治佛山贡献力量。

采写:南方+记者 唐梦

通讯员 佛司宣

佛山市司法局供图

编辑 熊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