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为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下称“残特奥会”)倒计时100天。8月29日上午,残特奥会“奋进100天 湾区共逐梦”新闻发布会在广州召开。在展示环节,残特奥会东莞赛区执委会副秘书长陈伟贤受邀出席,并就东莞赛区赛事筹备情况及特色答记者问。
三项赛事落地,彰显“运动之城”底蕴
据了解,在本届全国残特奥会中,作为著名的“篮球城市”和“举重之乡”,东莞共承办了三人制聋人篮球(大众)、举重和聋人女子篮球三项赛事。其中,三人制聋人篮球已于7月17日-21日顺利举办,举重和聋人女子篮球计划年底11月、12月举行。
陈伟贤表示,东莞将全力以赴做好赛事相关工作,让安排既体现专业保障与人文关怀的融合,也彰显东莞“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
具体来说,一方面,精准匹配项目需求,打造专业赛场。针对聋人篮球,东莞在市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体育馆增设无障碍更衣室、卫生间,酒店配备闪光门铃等;针对举重项目,石龙场馆从备赛到赛后恢复各环节精心设计,加宽通道、设置轮椅适用台面,保障运动员便捷参赛。
另一方面,细化全流程服务,传递城市温情。在医疗保障上,“院馆对接”快速通道24小时响应,预留应急病床和专家救治组;志愿服务中,专业手语翻译全程提供线上线下服务,让运动员感受贴心关怀。
此外,东莞还依托城市体育底蕴,做好赛事保障。通过精心设计赛事的每一个环节,延续“篮球城市”对篮球的热爱、“举重之乡”对举重的执着,让所有运动员都能安心比赛,赛出最好水平。
“黑科技”加持,展现东莞智造温度
当前,东莞正大力推动自身从“世界工厂”向“科创高地”转型,发布会上,陈伟贤还介绍了东莞智造在赛事中的应用,这也是本届赛会东莞赛区的亮点之一。
在前不久结束的三人制聋人篮球赛上,机器人送球、开球成为焦点,东莞以精准可靠的科技重构赛事礼仪细节,无声地传递了平等参与、科技向善的理念。
与此同时,赛事中还同步启动“科技助残展示活动”,集中展示“vivo听说”“vivo手语翻译官”等信息无障碍技术产品以及“希望之手”“喜乐行”等智能康复设备,这些均由东莞本土企业自主研发,实实在在帮残疾人解决沟通、康复难题。
“这些‘黑科技’不光服务了赛事,更能看出东莞制造业的转型——从做产品到搞创新,让‘东莞制造’成为助残事业的坚实后盾,这正是咱们城市创新力与责任感的体现。”陈伟贤表示,作为大湾区的重要城市,东莞有责任、有能力、有信心办好每一项赛事,欢迎大家前来观赛,这座城市将以赛为媒,让更多人认识和热爱新时代的东莞。
南方+见习记者 罗靖瑜 南方+记者 龚名扬
受访者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