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浩 鲁杜阳明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壮阔进程中孕育出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前,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以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时代价值。
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从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四个维度提炼概括了伟大抗战精神的科学内涵,为理解和把握其丰富意蕴提供了根本遵循。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抗日战争空前激发了中华儿女的民族意识和家国情怀,使其众志成城、同仇敌忾,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动地的雄壮史诗,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了极大升华。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中华民族素有“为谋须远大、守节要坚完”的风骨。抗日战争中,各族人民奋起反抗、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诠释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贞气节,体现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精神品格和崇高追求。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抗日战争是一场以弱对强的战争,在军事和经济实力落后于人的情况下,伟大的中国人民没有被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所吓倒,而是与之进行了殊死较量。其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历经岁月洗礼愈发灼灼生辉。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和力量对比极不平衡、斗争形势错综复杂、战争条件极为艰难的境况,无数先烈高擎信仰火炬,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战洪流,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牺牲多么巨大,都未曾动摇光复山河的决心,成为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撑。
时代价值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必须正确认识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使其焕发出历久弥新的力量。
在感悟党的伟大作用中严格落实党的领导的实践要求。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成为凝练伟大抗战精神的主导力量。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能够切实感悟中国共产党人以铮铮铁骨铸就伟大抗战精神,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从而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勠力同心,勇毅前行,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在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中充分汇聚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在前所未有的劫难面前,中华民族血脉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的爱国基因得到充分彰显,迸发出改天换地的磅礴伟力。这种伟大精神,在当前依然是激励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有利于新一代中华儿女厚植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旗帜在神州大地高扬,引领伟大复兴征程。
在发扬伟大斗争精神中不断打开事业发展的广阔天地。中华民族是渡尽劫难而生生不息、饱经风雨而风华正茂的民族,铸就了自强不息、革故鼎新的气魄。中国共产党是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的政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抗日战争中,党和人民既展现了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坚韧的斗争意志,也彰显了高超的斗争艺术和精湛的斗争本领。随着民族复兴进程的不断推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有利于更好把握伟大斗争新的历史特点,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掌握斗争规律,增强斗争本领,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新胜利。
在坚持和平发展信念中共同铸就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但这并非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自身发展的老路,而是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人民从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学到的不是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而是更加坚定了维护和平的决心。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有助于深刻理解“能战方能止战”的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始终站在历史正确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与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
弘扬路径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作为抗战烽火中的华南脊梁,广东曾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必须结合广东抗日斗争的壮阔历史,自觉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并将之转化为做好广东工作的实际行动,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广东贡献。
一是举办各类纪念活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结合广东实际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富有教育意义的群众性纪念活动,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厚植和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
二是深化理论研究阐释。从学理维度深刻阐明伟大抗战精神的基本问题,才能深化对其规律性认识,更好发挥凝心聚魂、攻坚克难、捍卫和平的功效。要充分利用广东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大省的地位和资源,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论述,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在理解领悟上学出新境界,在研究阐释上实现新拓展,在宣传宣讲上形成新声势。
三是挖掘抗战文化遗产。抗战文化遗产是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重要见证,是传承伟大抗战精神的生动载体。广东拥有东江纵队纪念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等众多抗战相关的纪念馆、陈列馆、遗址等以及仍待发掘和开发利用的丰富资源。必须秉持敬畏历史、热爱文化之心,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预原则,在摸清广东抗战文化遗产“家底”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整理,做好抗战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四是开展抗战主题教育。要充分汇聚多方资源,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大力宣传抗战英雄的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先辈遗志、弘扬革命传统,自觉用伟大抗战精神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作者分别系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和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