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懒洋洋,拖拖拉拉,怎么办?这可能是很多家长的共同难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时间管理做起——
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有懒惰、拖延的毛病,表现为睡懒觉、不爱出门、不运动、写作业拖拉。
什么是懒惰?因缺乏行动的欲望而不想做任何事,是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情绪,是精神松懈、行动散漫、拖延、不振作。
懒惰是一种精神上的依赖,也是一种负面情绪的表现。一旦背上了这个包袱,整个人都会无精打采、游手好闲,什么事都不想做。
拖延、推迟,把该做的正事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今天好像很累,没有时间;到了明天,还有别的事情必须要做,又推迟了;到了后天,又有什么事情。结果则永远都没有做。
所以,家长要指导孩子学会时间管理,让孩子养成手脚麻利、眼明手快的个人习惯。
不睡懒觉
塞万提斯有一句经典的话:“不要睡懒觉,不和太阳一同起身就辜负了那一天……勤敏是好运之母,反过来,懒惰就空有大志,成不了事。”
连睡觉都不能自控,还谈什么人生?
《朱子治家格言》开篇写道:“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早上闹钟响的第一时间,就要从温暖的被窝里跳出来,不要给自己任何借口,这一点习惯了,做其他事情就都简单了。
闹钟的铃声就是命令,有了命令就立即执行,执行力是克服惰性的关键。
有人早晨起床特别不情愿,到了晚上却格外精神,熬夜到很晚才睡,第二天太阳晒屁股才起,这样一来,就开始了无限懒惰的负反馈循环。
但是这个反馈系统是不稳定的,如果有一天能克制住自己熬夜的欲望而早早上床,清晨精力充沛地自然醒,内心会是高兴的,以好的心情、积极的心态开始一天,总比10点睡醒后自责要好得多。
制订并执行计划
制订计划、执行计划,按部就班克服惰性。
计划要简明, 明确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让自己规律地生活。
星期一至星期五除了上课外,要把早晨和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
早晨可以安排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预习等内容,放学回家后主要是复习、做作业和预习,设置好玩的时间和劳动的时间。
双休日可以小结性复习、做作业、劳动、参加课外兴趣活动等。
寒暑假除了完成假期作业外,还可以安排课外阅读及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
家长要督促孩子严格执行计划,不能制订完计划放在一边。
计划是可以调整的,但是不可以放弃,一旦定下来了,就要尽量去坚持。
让孩子学会规划,对自己的任务,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在脑海中制订一个具体的完工计划,最好在工作日志本中记录下期望完成的时间,以做到及时的提醒。
时间管理四象限
按照计划学习,就要学会管理时间,可以按照紧急不紧急、重要不重要“时间管理四象限”来将事情进行分类,在这4个象限里为其找到定位。
有一些事情既重要又紧急,就要优先认真去做,做完了,才会有放松感;有些事情紧急但不重要,就要学会拒绝、放弃,如凑热闹、干扰自己的电话;有些事情重要但不紧急,既然重要,就要把它当回事,但是不紧急,就要按照规划做;对于那些既不紧急又不重要的事情,就可做可不做。
因此,管理时间就是古人所说的“分轻重缓急”。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做一些重要的事情。对自己的生命和生活目标来说有价值的事情要去多做,少做那些无关紧要的或者自己以为紧急却是别人的那些事情。
人类与动物的区别正是人能有计划地、积极主动地去创造机会、实现梦想,来提升生命品质。
有效能的人士对自己的行为及所做的选择负责,自主选择应对外界环境的态度和应对方法。
他们致力于实现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忧虑那些无法控制或难以控制的事情。
他们通过努力提升效能,从而扩展自身的关切范围和影响范围。
好多孩子觉得时间不够,其实很多时间是被浪费掉的。有些浪费时间的事是“有形杀手”,能看得到;而有些是“无形杀手”,看不到。
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帮助孩子进行分析,哪些是“有形杀手”,哪些是“无形杀手”。
“有形杀手”一般表现为接听推销电话、阅读无聊短信、玩电子游戏、刷小视频等;而“无形杀手”一般表现为拖延、善忘、过分专注细节、欠缺周详计划等。
按部就班的同时也要给自己设定例外规则。例外规则的存在,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有弹性,不把自己逼到绝路,以避免因自我厌恶的无力感而导致习惯培养失败。
不要因为其中一两天因特殊原因没有按部就班地坚持计划,就认为自己失败,并放弃自己的计划。
另外,家长还可以引领孩子积极参与家庭建设,如扫地、垃圾分类,还要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如讲故事、背诗、画画、唱歌,也要多出门运动。
机械长期闲置便容易生锈损坏, 人也是如此,荒废久了,人也就废了。
闲着闲着,人就容易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惫懒成性,失去动力,滋生恶习,这些陋习足以毁掉一个正常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说:“要保持忙碌,它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药。”
所以一定要让孩子忙起来,让他认识到懒惰的危害。让每一个孩子都把自己的生活看作责任、使命、创造。
还可以告诉孩子,要跟勤劳的人在一起,要虚心地接受别人的监督,让别人提醒自己,帮助自己克服懒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有什么想说的,快来给小媒君留言*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 qzlzgs),已获授权。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专注于特殊教育、家庭教育、幼儿教育领域。著有《入学早知道》《科学的早期教育》《急用先学的140个汉字》等。
转载时请标明转自广东教育传媒,投稿或商业合作回复关键词 投稿/合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