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湾区艺术节开幕在即,跟着这部港产话剧看粤港澳文艺交流——
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即将启幕,作为“艺汇湾区”剧目展演板块首场演出的入选剧目,粤语话剧《Skylight天色》于8月29日至30日在深圳滨海艺术中心歌剧厅上演。
这部由香港著名导演司徒慧焯复排执导,金马奖最佳男主角谢君豪、金像奖最佳女配角王菀之及青年演员李琛瑜联袂出演,全香港班底实力打造的作品,展现了香港戏剧创作的实力,更成为此次湾区文化交流浓墨重彩的一笔。
话剧《Skylight天色》主创主演见面会现场。
话剧《Skylight天色》主创主演见面会现场。
香港班底打造国际经典
粤语重塑跨越文化时空
《Skylight天色》原剧由英国剧作家大卫·海尔创作,由曾获奥斯卡提名的导演斯蒂芬·戴德利执导。该剧自1995年在英国国家剧院首演后,在英国伦敦西区和美国纽约百老汇火热上演,屡获国际戏剧界好评。
此番在深圳演出的粤语版,至今已进行至第三轮巡演,不仅没有因语言和文化差异而“水土不服”,反而因其精准的情感表达和文化转译,赢得了内地观众的广泛喜爱。
8月28日下午,话剧《Skylight天色》剧组于深圳滨海艺术中心多功能厅举办主创主演见面会。
8月28日下午,话剧《Skylight天色》剧组于深圳滨海艺术中心多功能厅举办主创主演见面会。
剧本以一段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关系为主线,讲述餐饮大亨Tom在妻子离世后,试图与旧情人Kyra重燃爱火的故事。Kyra如今是一名教师,过着朴素的生活,两人在重逢中展开关于爱情、阶级、价值观的激烈对话,重新审视彼此与自我。作品以细腻笔触勾勒私人情感与时代症候的碰撞,被誉为“戏剧天花板”级的佳作。
王菀之身兼翻译、监制、主演等多重身份,对这部剧有着深刻理解:“我觉得这个剧最美丽的地方在于,就算我们演的背景是在英国,演的是20年前,但故事里面还是有很多对白、很多情感、很多道理都会触动我的心,我相信也会打动到观众。”
金像奖最佳女配角王菀之。
金像奖最佳女配角王菀之。
王菀之期待,剧中的某几句对白,可以成为观众的一点力量,或是有温度的灵感,可以带到生活中引发观众思考,成为未来人生一个可能的方向。这也是她选择排除万难,创作这个剧的主因。
8月29日演出谢幕环节。
8月29日演出谢幕环节。
作为本剧翻译,王菀之在语言转换过程中,注重保留原剧精髓的同时,也加入了粤语文化的独特表达方式,使得作品既能保持原著的文学品质,又能让粤港澳观众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这种转译的用心,成为该剧成功跨越文化边界的关键。
主创主演见面会现场。
主创主演见面会现场。
谢君豪对这部剧台词量之大及其背后暗含的深意,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个戏里面每一句对白很多都是有潜台词的,你光看表面对白根本不知道内里想表达什么。”这种台词的丰富性和层次性,使得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中都能引发深层次的共鸣。
青年演员李琛瑜则用了一个精妙的比喻:“我觉得这个戏就像一杯经典的调酒Negroni(尼格罗尼),用金酒、金巴利酒和甜味美思,调出了甜、辣、苦这样很简单的味道,却很考验调酒师的功力。这部戏也是如此,没有好的台词功底和表演技巧,在观众面前会暴露得很赤裸。”
青年演员李琛瑜。
青年演员李琛瑜。
从剧场巡演到文化对话
湾区交流滋养艺术成长
从香港400人的中型剧场到内地多个城市的千人大剧场,《Skylight天色》的巡演历程,本身就是一部粤港澳文化深度交流的生动记录。
话剧《Skylight天色》剧组。
话剧《Skylight天色》剧组。
谢君豪分享了跨城演出的体验:“我们在香港演的时候是只有400个观众席位的中型剧场,这个距离很亲切、很近,基本上不用麦都行。但是当我们一回来内地巡演的时候,无论佛山、上海、南京、杭州,还是深圳,都是1000多座的剧场,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金马奖最佳男主角谢君豪。
金马奖最佳男主角谢君豪。
表演空间扩大需要演绎方式的调整和适应。“我刚从香港过来演出的时候,发现居然在佛山那么大剧场,就跟导演说,别开玩笑了。”谢君豪笑称,“在一个相对大的剧场里面,我们该怎么表演,怎样去调节我们的状态,这一点每一个剧场都不一样。”
正是这种挑战带来了艺术上的新突破。“走过更多城市,我们再复排,每一次我们都能找到新的东西放进剧里面。回想我们的演出,我感觉好像每一场都好像没有重复。”谢君豪说道。这种艺术上的持续成长,正是跨区域巡演带来的宝贵收获。
8月29日演出谢幕环节。
8月29日演出谢幕环节。
观众的反应和反馈也成为剧目成长的重要养分。“艺术上的沟通是相当之好的一件事情。去不同的地方巡演,不同的观众会给我们不同的意见。每一个地方的观众都给了我们不同的营养,把这个戏再丰富起来。因为戏排完之后还得经过观众才能成长。”谢君豪这样理解观众与剧目之间的互动关系。
司徒慧焯从更高视角看待湾区文化交流的价值:“这是一定要做的。放在以前,大家可能会比较介意一些文化差异,会有点担心剧目去到其他地方演出是否会水土不服。但我觉得越来越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种文化碰撞,或者说需要跨区的一种交流,这些互动会让我们更加亲近。”
香港著名导演司徒慧焯。
香港著名导演司徒慧焯。
这位来自香港的导演近年来频繁在内地排戏、巡演,他发现这种互动对艺术创作有着重要价值:“说真的,这几年我更多地返回内地进行剧目排演或者巡演,我发觉这样的过程对我的艺术生命有帮助,那么为什么不做呢?我认为要做多点,应该不要停。”
采写:南方+记者 王涵琦
摄像:南方+记者 姚志豪
剪辑:南方+记者 金镝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