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个场景,解码三水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善治

作者 吴碧霞 2025-05-13 06:31

5月12日,三水区召开社会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议。会上举行了区级行业协会商会与“环两江”先行区村(社区)结对签约仪式。12家区级行业协会商会分别与“环两江”先行区12个村(社区)一一结对共建,实现“党建共抓、产业共兴、资源共享、治理共促”的治理目标。

12家区级行业协会商会分别与“环两江”先行区12个村(社区)结对共建。

12家区级行业协会商会分别与“环两江”先行区12个村(社区)结对共建。

这是三水区委社会部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又一创新场景。据悉,去年5月成立以来,三水区委社会工作部立足“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所需,聚焦完善“一核多元、简约高效”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创新社会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方式方法。

场景1

1363名治理达人遍布乡村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对村居干部的视野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在村民小组一级,单靠留在村中的党员干部,难以适应发展需要。

为破解“小马拉大车”的问题,三水区委社会工作部创新构建乡村治理达人库,动员与本村有联系、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参与“百千万工程”建设的能人集中入库。

三水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以户为单位,精准排查本户成员、外出宗亲、房屋租户等情况,对原乡人、离乡人、归乡人、新乡人等群体进行拉网式排查,利用春节、清明节等乡亲回村相聚的重要节庆节点,开展一系列招募活动。对于久居外地又心系家乡的能人,广发邀请函,将达人参与挂钩“四议两公开”、民生微实事、提留资金使用等,确保乡村治理达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目前,在库乡村治理达人已达到1363人。他们在“百千万工程”一线发挥资源优势、提供智力支持。其中,56名被纳入村居干部储备库。如白坭镇沙围村高瑞雄,利用合作社平台助力当地农民增收,个人还获得第六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业经理人技能竞赛三等奖。大塘镇六一村杨志辉,善于利用新媒体推介家乡,赢得关注。

场景2

创新议事空间,村里事村民议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需要全民参与,尤其是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群众参与。为破解“政府干、群众看”的问题,区委社会工作部创新茶叙议事机制,推崇“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

白坭镇村民在榕树头党建庭院协商议事。

白坭镇村民在榕树头党建庭院协商议事。

一方面,按照“一村民小组一阵地”的标准,打造开放式议事场所。本着节约原则,在村民日常聚集的亭台长廊、榕树头、乡村茶室等场所,建设开放式议事场所758个,形成党建庭院、茶话心院等品牌。引导“两代表一委员”、驻点直联团队、乡村治理达人等群体,实地驻点联系群众。

另一方面,契合岭南喝茶文化,以茶叙议事为载体,引导村民闲聊转化为乡村治理议题。为规范运行,制定“365”茶叙议事机制,明确“负责人、固定成员、涉事方”3类人员,细化“收集议题、确定议题、发布会议、组织议事、落实成果、跟踪评价”6项流程,制定“一事一议、畅所欲言、有序表达、简要记录、寻求共识”5条规则,确保议事有序有效。

场景3

多措并举,为社区运营引“源头活水”

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需要激活社区(村)的自我造血功能。为破解社区服务没有资源抓手的问题,在农村设立强村公司的同时,区委社会工作部着力探索社区运营模式,让“小生意”实现“大作为”。

新设社区基金。通过吸纳居民捐助、社会捐赠等方式筹集社区基金,以项目运作的方式帮扶困难群体、举办公益活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居民紧急需求。3月26日,三水区首个社区慈善基金在云东海街道映海南社区成立,现场募集款物超13万元。目前,正在落实全部社区成立社区基金。

培育社区“合伙人”。坚持“小生意+大公益”理念,通过物业换服务等形式,搭建社区合作平台,引导国企、私企、社会组织和个人等成为社区“合伙人”,实现合作共赢。

如,西南街道桥头社区引入“国瀚智慧社区管家”社区合伙人服务项目,为无封闭楼宇免费安装不锈钢门和智能门禁,利用广告收益反哺日常运行维护费用,打通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米”。

场景4

志愿微光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需要强化资源统筹,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为破解资源分散、条块分割的问题,三水区委社会工作部着力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发挥纽带作用。

今年3月,启动全区“志愿环两江、赋能百千万”志愿服务行动月。组建9支行业协会商会志愿队伍,开展植树造林、捐资助学、专业知识培训等活动42场,累计投入资金26万余元、植树1000余棵、参加培训人员300余人。

南岸小学组织亲子志愿者认领“四小园”。

南岸小学组织亲子志愿者认领“四小园”。

整合“机关+行业协会+亲子志愿队伍”专业力量,聚焦“环两江”先行区需求,培育策划首批11个文旅宣传、河湖保护、植绿护林、乡村美化的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志愿服务50余场助力提升沿线村(社区)绿化美化、生态宜居。如整合社会资源指导南岸小学亲子志愿服务队发起“共创童行 绿美南岸”活动,通过旧物改造爆改往日荒芜的“四小园”,营造学校—家庭—学生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

采写:南方+记者 吴碧霞

通讯员 刘展炽

三水区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编辑 熊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