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假期,汕头再次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根据大数据初步测算:“五一”假期汕头共接待游客389.21万人次,同比增长20.3%,旅游收入24.91亿元,同比增长21.9%。
从“网红”到“长红”,汕头守住流量密码的背后,离不开城市对于文明氛围的营造。假期期间,环卫工人、志愿者、交警、城管等各行各业劳动者坚守一线岗位,打造和谐、舒心的旅游环境,市民与游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无痕旅游”的理念。从城市社区到交通路口,从旅游景区到公共场馆,他们为汕头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文明风景”。
“双向奔赴”传递文明力量
5月2日,记者走进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热闹的英歌舞巡游点燃节日氛围,吸引众多游客跟拍打卡。尽管游人如织,但景区内秩序井然。漫步老城内,街道干净整洁,鲜有纸屑、烟头等垃圾,人们在停车场排队停车、在景点处有序拍照留念,整个景区洋溢着文明旅游的氛围。
“请问汕头旅社怎么走?”“可以给我倒一杯热茶吗?”……不少游客向志愿者寻求帮助。假期期间,小公园每日有180多名志愿者穿梭在各个街道,热情地为市民游客提供指引,引导文明出行,让游客享受到便捷、舒适、贴心的服务,展现汕头人民的热情好客。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就是城市文旅的软实力。“五一”期间,汕头不仅打造了丰富多样的文旅活动,还持续优化服务质量,在细节处传递人文关怀,让城市的文旅名片更具温度与魅力。
在龙眼南路与长平路交界处,不少游客走进志愿服务驿站歇息,驿站内配备了饮用水、座椅、充电宝等设施。记者了解到,小公园志愿者协会服务站、游客服务中心、龙眼南志愿服务驿站等便民服务阵地在假期持续对外开放,为游客们提供了歇脚休息、喝水、上厕所等服务,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在网红美食街龙眼南路,午市过后的街道干净整洁,数名环卫工人来回不停巡逻,及时清运街面和店门口的垃圾。市民和游客也十分配合,许多游客自觉带走垃圾,不随意丢弃,用实际行动维护着街区的环境卫生。
游客高素质与服务高质量“双向奔赴”,传递了城市的文明力量。“近几年来,我们看到游客的素质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大家在景区内坚持文明用语、有序排队、文明观赏等。”小公园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汕头四中教师谢泽涛说,文明出游促进了城市的文明素养提升,让游客来汕旅游有“家”的享受,来了还想来,还想带更多的朋友来。
优化城市管理提升文明形象
文旅流量带来的激增游客,不仅考验城市的服务质量,更考验城市的管理水平。“五一”期间,在汕头火车站、城市主干道、景区等地,交警、城管等工作人员坚守一线岗位,通过强化城市管理的各项举措,全力维持道路交通、市场秩序,营造安全和谐的城市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5月1日上午,汕头站迎来客流高峰。记者在候车大厅看到,车站内张贴着不少文明标语,时时提醒乘客文明出游。现场人头攒动,但不见拥挤混乱,旅客们在检票口前自觉排队,大厅部分区域的座椅虽几乎坐满,但地面依旧干净整洁,车站内处处能感受到文明旅游的气息。
车站是一座城市的“窗口”,也是城市旅游的第一站。面对不断攀升的旅客高峰,汕头站每日增加了2条安检通道,在验证、检票、安检等区域安排“爱心”急客通道,方便旅客快速进出站。此外,车站增派了服务力量,联合汕头市志愿者协会,设置了“流动服务岗”和“党员先锋岗”,针对重点旅客工单需求,志愿者、服务队员会提前预约联系处理。
激增的客流往往带来“停车难”问题,这关乎着城市文明形象与游客出行体验。每逢节假日,小公园、龙眼南路等热门景区一位难求、有位难寻等问题,成为汕头文旅进一步提质增效的难点。对此,汕头各级公安交警部门根据辖区实际,因地制宜设置126个免费临时停车场,共11456个停车位,为广大市民群众假期出行创造良好环境。
此外,假期期间,市交警部门坚守岗位,重点加强30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和3个高速公路服务区等重点部位,礐石大桥、海湾大桥、南澳大桥、海湾隧道等通行要道及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南澳岛、妈屿岛、东海岸等热门景区景点,万象城、万象汇、龙眼路美食街等热门商圈周边道路的疏导管控,保障道路畅通。
文旅融合彰显文明内涵
在内海湾边上,悠扬的旋律与海景交相辉映,营造出独特的海滨音乐会氛围。“五一”期间,汕头在潮人码头广场举办“浪漫悬日 乐享拾光”海滨闪唱音乐会,让人们沉浸式感受海滨城市的文化魅力。
除了热闹的景点之外,汕头还打造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迎来游客如潮。迴澜书院举行“舞动𬶍城 艺起向善”潮汕英歌舞主题美术作品展,汕头侨批文物馆举行潮汕侨批文物展,汕头市博物馆举行“江河入海流”汕头历史陈列展……各式展陈为假期增添了浓厚“文化味”。
5月4日下午,记者在汕头市博物馆内看到,进馆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现场井然有序,游客自觉与文物保持距离,家长们轻声给孩子讲解展品,孩子凑近观察时也不忘压低声音,全程有序参观,现场安静惬意。
日前,全省“创建助力‘百千万’——文明乡风润南粤”系列活动在广州启动。“五一”期间,汕头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和公共文化场馆,通过创、赛、演、选、展、游、传等七大系列,深入开展全民参与、形式多元、影响广泛的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有效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文明乡风建设,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这个假期,丰富的文旅活动遍布汕头的城乡大地。澄海区举办文旅集章打卡活动,串联辖区内古村落、古榕树、新文化空间、“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文旅景点等特色点位,在漫步中浸染乡村文明新风;潮阳区举行“弘扬劳模精神 劳动精神 工匠精神”灯谜会猜活动,让广大市民游客共享节日文化活动;潮南区举办2025“水韵侨乡·寻美成田”徒步活动,感受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从志愿服务的暖心、到城市管理的细致,再到文化内涵的挖掘,汕头文旅的关键词始终是“文明”。展望下一个文旅节点,汕头应进一步营造文明旅游的城市环境,持续彰显城市的文明内涵,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实现从“网红”到“长红”的突围。
南方+记者 张晓宜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