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珠海市国资委控股企业珠海港集团与山东省国资委控股企业国惠资本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以总价13.41亿元转让所持通裕重工(300185.SZ)6.04亿股股份。市值百亿的通裕重工实际控制人由此从珠海市国资委变更为山东省国资委。
6年前,山东国惠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国惠”)受让通裕重工5.04%非限售流通股。一年后,珠海港集团入主通裕重工,随后山东国惠开始不断减持,至2021年3月,山东国惠已清仓所持通裕重工股份。
时隔4年,山东国资选择在此时“接棒”珠海国资,有着怎样的战略考量?
时机
自通裕重工发布股权变更公告已过一周,资本市场仍不乏讨论,有资深投资人士称其为一场“跨省夺嫡”。
资料显示,通裕重工是山东德州的一家上市企业,是我国风电主轴生产龙头企业,锻造、铸造、焊接是其三大核心制造工艺。
“变卖”公司实际控制权,是通裕重工一贯的“断臂求生”之道。据中国经营报此前报道,在珠海港集团控股之前,通裕重工因营收账款多、财务费用高等问题,一直存在较大的资金压力。2019年6月,为缓解资金压力,彼时的通裕重工实控人司兴奎与山东省高新技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高新投”)一起,向山东国惠转让所持通裕重工5.04%股权。
2020年6月,还是因为同样的问题,司兴奎再次联合其他股东,向珠海国资委下属的珠海港集团转让5%股份,此次转让涉及公司控制权变更。随后,通裕重工再发公告称,拟向珠海港定向增发不超过6.13亿股股份,定增募资不超过9.4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股权转让与定增完成后,珠海港集团持股比例超20%,成为通裕重工控股股东。
至此,这家成长于山东的企业,正式变为珠海国资委控股企业。彼时,珠海国资委刚拿到转让格力电器15%股份后的400多亿资金,正要在新能源、集成电路领域培育几个千亿产业,通裕重工风电产业的技术优势,或是珠海港集团入主的重要原因。
入主通裕重工后,珠海港集团对通裕重工进行了新的顶层设计,同时引入新的管理团队。然而,随着2020年风电“抢装潮”后,2021年以来风电行业进入产能过剩、价格竞争愈发激烈的阶段。
辛苦运营5年,珠海港集团仍难抵挡利润持续下滑趋势。至2024年底,通裕重工归母净利润已由2020年的3.81亿锐减至4137.6万。加上通裕重工的传统装备制造业务与珠海战略方向的匹配度下降,珠海港集团难免萌生退意。
恰在此期间,山东省国资委全面推进国企改革,明确将资产证券化作为混改的首选方式,从推进优质资产首发上市、上市公司再融资、关联资产注入、开展上市公司并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4月8日,更名为“山东国惠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原山东国惠与山东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公告,双方重组为新山东发展集团,国惠资本成为超2000亿规模集团的权属单位。
多重因素叠加之下,珠海港集团与国惠资本的权力交接,显得水到渠成。
方式
在此次股权转让中,备受关注的还有双方的交易设计。
根据协议,珠海港集团拟将持有的通裕重工6.04亿股股份转让给国惠资本,转让股份占该公司总股本的15.50%。同时,珠海港集团还拟将通裕重工1.88亿股的表决权不可撤销、排他且唯一地委托国惠资本行使,占该公司总股本的4.83%。
按照协议,国惠资本以13.41亿受让珠海港集团所持有的通裕重工15.50%股权,受让价格为2.22元/股,较通裕重工停牌前4月29日收盘价2.44元/股折价9.02%。
通裕重工股权结构显示,转让之前,珠海港集团持股20.33%。此次转让后,国惠资本虽仅持有15.50%的股份,但所持股权却达到了20.33%,即享受到了原珠海港集团所持有的全部表决权。
对于这样的交易设计,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部王姣认为,“表决权委托+协议转让”的操作模式,是当下较为新颖而又稳妥的“渐进式退出”策略,珠海港集团保留4.83%股权但放弃全部表决权,既避免了一次性减持对市场的冲击,也给双方留出了足够的空间。
事实上,对国惠资本来说,仅受让15.50%股份可以大大降低资金负担,实现分步骤、有余地地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为后续资本运作或者资产注入打下基础;对珠海港集团来说,暂留4.83%股份则可以减少部分当期利益损失,为后续可能发生的股价上涨后出清股份营造空间。
而对通裕重工来说,“表决权委托+协议转让”的模式在整体上程序更为简便,更有利于实现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较快、平稳过渡,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引发投资者的恐慌情绪。这是双方都希望看到的。
通裕重工也明确表示,控制权拟变更事项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不存在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交易,系新山东发展集团组建后的首次上市公司股权收购项目。相比珠海港集团,新山东发展集团是山东推进“一企一业、一业一企”专业化整合、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典范。相比以珠海市国资委为背景的珠海港集团,新山东发展集团有着更强的灵活性和资源调配能力,这也是国惠资本在行业下行期受让通裕重工股权的底气。
意图
从财务数据来看,过去5年,通裕重工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特点,销售毛利率呈下滑趋势。
面对行业与自身的双重压力,国惠资本仍选择逆势入局,暴露出了多个维度的战略考量。
先来看现状,在国惠资本入局前,2024年8月31日,通裕重工发布公告,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部分公司已发行的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全部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这暴露出企业面临严重的业绩下滑及人才流失压力。
然而,作为山东老牌制造企业,通裕重工在风电领域,其主轴、铸件市场份额位居国内前列,是国内少数能同时供应锻件、铸件、结构件的优质企业。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惠资本的入局,与6年前的战略投资如出一辙,都有着国资救市的社会责任考量。
从未来发展看,2024年,通裕重工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树立了“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装备及新能源供应商”的战略发展定位,以及“一航(航空)、一高(高端装备)、两海(海外、海工)、两新(新能源、新材料)”的“1122”战略布局。
从产业匹配度上来看,新山东发展集团旗下拥有鲁银投资、圣阳股份等上市公司,业务涵盖储能、动力电池等领域,与通裕重工的风电设备、抽水蓄能产品形成产业链协同。特别是在“双碳”目标下,山东正加速布局海上风电、氢能等新兴产业,通裕重工的大规格风电转子房生产能力有望承接山东半岛海上风电基地建设需求。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此次改革,通裕重工把航空航天产品作为公司未来的战略核心业务进行培育。
这与山东的产业发展方向不谋而合。2024年,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35年,山东全面融入国家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布局,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空天信息等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跻身航空航天制造强省之列。
此外,2023年9月,山东省国资委印发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省属企业结合实际,全面推进司库体系建设,以提高省属企业资金运营效率,防范财务风险,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推动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
这一政策让山东国惠资金运营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也加速了其资产证券化的混改布局。
王娇认为,当前,山东国资国企正在聚焦功能使命性改革、体制机制类改革重点突破,打破思维定势、破除路径依赖,国惠资本入主通裕重工,正是对山东国资全新市场化布局的有力诠释。
(大众新闻记者 李振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