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凤凰木盛放,白云龙归如何接住这波“泼天流量”?

作者 黄楚旋;梁文祥;谭超 2025-05-23 06:31

五月盛夏,恰逢凤凰花开季,来到白云区龙归街南村村,已有不少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师聚集在此,拍摄村里盛放的凤凰古木。不远处的荷花池内,不少荷花也进入盛花期,讲述着新时代的“爱莲故事”。

作为广东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南村村以生态为笔、文化为墨,在古祠与花海的交融中奏响乡村振兴的美妙乐章,更在全域提升、宜居改造中书写着城乡融合的崭新答卷。2024年,该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1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1.8%,展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

一座古村的焕新蝶变,正是龙归街道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缩影。如今,龙归街以“绣花”功夫统筹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在传统与现代碰撞中构建起“文化赋能、产城联动”的蓬勃发展格局。

凤凰花开:百年古祠接住“泼天流量”

去年5月,南村村因“百年古祠堂+火红凤凰花”这一绝美组合火爆“出圈”,尽显古韵与活力交融之美,成为人们争相打卡的热门地标。

又是一年凤凰花开时,南村村周氏大宗祠前热闹非凡:5月16日至18日,“凤凰花开·绿美南村”主题系列活动在南村村拉开帷幕,连续三天开展醒狮表演、粤剧表演、旗袍汉服走秀、乐器表演等文艺展演活动,还有融入了植物拓印、押花、漆扇制作等元素的游园活动,游客们一边赏花、一边感受浓郁文艺气息,其乐无穷。

“游玩体验太好了!我们是专门来看网红凤凰花的,没想到村里环境这么舒服,还有这么多精彩文化表演。”市民颜女士说,她和家人前来赏玩,拍了不少美照。

南村村的走红始于花,但又不局限于花。在以花闻名的广州,南村村的凤凰木何以“出圈”?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历史长达800多年的南村村,正是由周敦颐的后人建立——南村开村的周氏祖先为周敦颐第九代孙周仕龙、周遂禄。

明末清初,周氏后人为纪念先祖,修建了周氏大宗祠。历经300年风雨沧桑后,整座宗祠建筑布局依然保存完好,木雕、砖雕、石雕工艺精湛,极具岭南建筑风格。祠堂旁的颐园内则种有一棵树龄达85年的凤凰木,每逢开花时节,凤凰花仿佛一团火焰,“点燃”了古祠堂的镬耳、灰塑。

古树参天、村落古朴、祠堂肃穆,三者在岭南大地上交织出天地人情的和谐共鸣。这幅浸润着历史余温的水墨画卷,让每一位驻足者流连于古村深处的历史岁月。

不仅如此,南村村紧抓“泼天流量”,深挖文旅资源,探索“年轻态表达”。在活动现场,不少游客手持“凤凰花开”元素的文创雪糕、冰箱贴拍照打卡,或是精心挑选心仪文创产品,将这份独特记忆永久保存。

据介绍,南村村推出文创雪糕、冰箱贴、油伞、书签等文创产品,将辖内的古建筑、地标打卡点非遗、家风文化融入其中,助力本土文化传播,推动“文旅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增量”。

文旅“出圈”:在城市中找到“诗与远方”

如今,漫步在南村村,沿街的“树里咖啡店”、糖水店等特色店铺鳞次栉比,游客们在畅游美景的同时,也能沉浸式感受浓郁的烟火气息。周氏大宗祠农田片区两旁新种的风铃木、凤凰木点缀其间,八角古庙前的荷花美景竞相绽放,为游客带来全新体验和感受。

龙归街南村村党委书记周满锋介绍,南村村以观光环线作为基线,计划在沿途打造多个打卡点,目前正把周氏大宗祠附近鱼塘连片打造为荷花池,并修建赏花栈道,方便游客近距离欣赏荷塘美景。农田彩虹道、亲水平台、生态停车场也在火热动工中,新增舞狮、叹茶等节庆和生活场景的墙绘,为村民及游客提供更好的居住和的游玩体验。

此外,南村村通过盘活全域土地资源,采用“油菜花—凤凰花—荷花—水稻”模式,连片打造都市田园休闲景观带,形成“四季皆有美景可赏”的绿色生态格局,让游客在南村四季有玩头、有看头。

从“凤凰木与古祠堂组合”到“首届丰收节”“油菜花田”“文创产品”,南村村将优势的农文旅资源从“多点开花”逐渐实现“火热出圈”,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奔赴的“诗和远方”。

南村村的文旅发展之路,照亮了龙归街道的融合发展之路。

据介绍,龙归街正全力打造“工业+文化”“循环+绿色”双百亿产业集群,加快推进雪蕾香氛博物馆、点都德总部创新产业园、汽车博物馆等项目建成达产,全力推动智能芯片、汽车精密零件、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与香氛美妆、非遗美食、剧院场馆等优质文旅产业互促双强。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未来,更多文商旅融合新地标即将落地,带动园区周边消费,全面提升文旅发展能级,吸引更多游客到龙归来寻找“诗与远方”。

家园焕新:百年侨乡美丽蝶变

今时今日,南村村不仅是游客赏玩之地,作为著名的“华侨村”,还承载了海内外乡亲的乡愁情怀,是本地居民每日生活的美好家园。

乘着凤凰木与古祠堂组合“走红”的东风,南村村对祠堂片区统一规划,以绣花功夫一体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农房风貌管控、“三线”整治提升等工作,见缝插针增设口袋公园、现代都市农田、连片荷塘和沿塘栈道等节点,与原有的蟠龙古榕、云青学舍、孖祠堂等串点成线,实现移步换景,勾勒出宜居宜游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现在出门像旅游!家门口的荷塘栈道、榕树公园,比不少收费景点还讲究!”南村村乡亲周先生对村中变化感到很惊喜。

百年古村美丽蝶变,正是龙归街宜居宜业宜游的生动注脚。今年以来,龙归街将加快推动提升106国道沿线环境品质及空港大道快捷化工程,持续织密“内畅外通”交通网,为居民群众生活、企业发展以及项目建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条件。

同时,街道大力开展绿化节点打造,计划新增或提升改造口袋公园及绿化节点46个,既为居民群众生活添绿,也增加了“家门口”休憩游玩的好去处,提升居民群众“微幸福”。此外,计划打造1100个美丽庭院,持续激发广大家庭的参与热情与创造力,因地制宜与家风故事、特色文化等相融合,让“美丽庭院”具备延续家风、传承文化、留住乡愁的特色内涵,赋能“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绽放新风采。

每逢周五,龙归街头都会出现“红马甲”的身影,从驻村居工作组、各村居工作人员,到志愿者、居民群众都风雨无阻、不惧“烤”验,对房前屋后、休闲公园等重点区域开展“地毯式”清洁,持续推进人居环境由点到面、由外向内、由净向美全面“焕新颜”。

龙归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龙归街将以推进“四个促进年”为抓手,瞄准群众所需所盼发力,扎实推进道路升级改造、口袋公园建设等民生实事,持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宜商宜游活力龙归,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推动“百千万工程”结出更多硕果。

采写:南方+记者 黄楚旋 谭超

摄影:梁文祥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编辑 钟冠婷
校对 叶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