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坎老街斑驳的柏油路旁
数根造型独特的“古董”电杆静默矗立
这些见证城市变迁的工业遗存
正是湛江最早的通花式输电设施
它们沉默的骨架中
承载着湛江一段
跨越近一个世纪的电力发展史
位于和平路的三角镂空电线杆与现代圆柱形电线杆。
位于和平路的三角镂空电线杆与现代圆柱形电线杆。
湛江电力百年演进
据赤坎区志记载,1926年(民国十五年)11月,法属越南电力公司的工程师狄龙,在广州湾西营(今霞山)建起湛江首座发电厂。
广州湾时期的老照片左侧建有方形电线杆。
广州湾时期的老照片左侧建有方形电线杆。
首期建成2台150匹马力炭汽机,发电装机容量共200千瓦,输电给赤坎12家小型手工业厂和主要商业街道,造型优雅的电灯柱由此竖立,让著名的华山牌电风扇取代了人工拉动的布篷,在商铺旋转带来清凉。彼时电力尚属稀缺资源,普通民居仍依赖煤油灯照明。
造型优雅的电灯柱。
造型优雅的电灯柱。
随着上世纪三十年代商业繁荣,南华、宝石、胜利等豪华酒店相继开张营业。璀璨的枝形水晶吊灯辉映着法式骑楼的雕花廊柱,中山二路(旧称“法国大马路”)上首次竖立的电线杆,将现代文明的光明延伸至街头巷尾。
胜利大酒店旧址。
胜利大酒店旧址。
但赤坎老街现存的电杆究竟是何时建立,由于年份太久远,各方考究莫衷一是。
有当地街坊表示:这种电线杆是广州湾时期留存至今的。
据赤坎区供电局退休员工介绍:20世纪50年代,湛江还在沿用之前的图纸,搭建现存的这种三角通花和方形的电线杆。
民主街道办工作人员表示:和平路是填海后造出的陆地,这些电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
加固修复“古董”电杆
这些通体呈深灰色的三角镂空水泥电杆,与现代圆筒形电杆形成鲜明对比。历经百年风雨侵蚀,表层水泥已显龟裂,部分裸露的钢筋覆盖着赭红色锈迹,钢筋粗壮用料扎实,其直径竟与现代建筑用钢相仿。
漫步民主路,仍可见方形凹槽电杆在蛛网般的线缆中负重前行。顶层的南方电网输电线、中段的通信光缆,在深灰色的水泥杆上编织出立体的时代图景。
贴上警示牌。
贴上警示牌。
赤坎老街现存共计44根“古董”电杆。赤坎区供电局对有安全隐患的电杆进行加固修复,另选新址并架设新杆,给裸露的钢筋除锈并喷上保护涂层,架设水泥墩防止电杆倒塌,损坏严重的进行围蔽警示。
在电线杆底部架设水泥墩。
在电线杆底部架设水泥墩。
随着第四批全国文物普查,区文旅体局也上报了这批电线杆作为普查对象,待专家进行文物鉴定后确定最终去向,将按照“一电杆一请示一审批”机制,或原址活化利用,或捐赠给文物收藏爱好者,或放置在仓库内保存,还有待鉴定后进一步处理。
南方+见习记者 周梦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