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入秋冬之交,橘州大地涌动“归巢”暖流。
源自“化商回归”工程的强大牵引,昔日闯四海的化商,如今正纷纷将项目、资金与经验带回故土,用行动将“乡情”二字深深镌刻在化州发展的蓝图之上。
这片创业热土持续升温之际,化商大会也即将如约而至,橘州儿女“归巢”反哺的故事愈发引人注目。回顾来时路,众多化商与商(协)会已用累累硕果,为这场盛会写下了“化商回归、共建故里”的生动注脚。
百会帮百镇:从“独奏”到“合唱”
乡村振兴,需要众人拾柴。当“百会帮百镇”的号角吹响,化州应声而动,积极引导外部资源与内生需求精准对接。
三年来,化州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牵线搭桥,引导51个商会、580多名热心乡亲、企业家回乡考察14次,组织超20次深度调研、逾100场座谈。一次次调研座谈,不仅是“走亲访友”,更是发展思路的碰撞。通过推动镇街商会全覆盖,化州将分散的乡情纽带,拧成了共促发展的坚实缆绳。
机制活,则满盘活。“商会+镇街”“商会+村”等结对模式应运而生,“一对多”“多对一”等帮扶机制灵活多样。目前,全市53家商(协)会与23个镇街结对共建,谋划项目95个,总投资约36亿元,其中产业项目占比近八成,精准滴灌着家乡发展的沃土。
深圳市化州商会副会长黄光振投资3亿元回乡建设深融生态橘红产业园,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合作方式,与百村签订万亩种植示范基地,直接带动万人就业增收;佛山市化州商会名誉会长兼秘书长魏朝南投资建设茂名仿生态循环水养殖示范基地,集成育苗、研发、养殖、加工与出口功能,树立了绿色环保的工业化水产养殖新标杆;东莞市化州商会创会会长童华东投资2.5亿元的广东东绿环保科技项目,专注生产研发环保科技设备,填补茂名市乃至粤西地区装配式建筑新材料空白;惠州市化州商会首席会长杨亦伟投资超亿元建设化州市威立德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档建筑装饰材料远销海内外;丽岗商会深挖镇村资源,打造丽岗番薯、百香果、蚕桑养殖、淡水澳洲龙虾等特色农业产业,推进水产养殖转型升级,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龙头引领到特色深耕,广大化商以多元的产业实践,正为家乡振兴注入源源动力。
化商回归:从“思源”到“兴业”
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化州大力实施的“化商回归”工程,如同点亮了一座引航的灯塔。
在全国化州商(协)会联席会议、化商大会、化商恳谈会等场合,外出乡亲们多了一重身份——家乡的“代言人”。他们以自身成功的回归案例,将家乡的机遇与诚意传遍四方,吸引着更多的项目、资金与技术如候鸟般翩然归来。
自今年7月启动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以来,广大化商与政府部门双向奔赴,通过“以会招商、以商引商”等方式,促使项目签约接二连三,企业落户佳音频传。
短短数月,化州已成功引回8个异地化商回归项目,本土孕育2个龙头企业合作项目。其中,不乏誉丰总部大厦、增米集团粤西总部等总部回归项目,也涵盖了新材料、现代农业、南药等领域的产业回归项目。这些项目共同在家乡热土上,构建起“外部引活水、内部强引擎”的新发展格局。
情系桑梓:从“输血”到“造血”
反哺桑梓,是刻在化商骨子里的情怀。多年来,他们在公益慈善领域累计捐赠超15亿元,但他们的回馈,远不止于捐款。
他们着眼于长远,聚焦教育的“造血”功能。陈华伟、黄康境、杨伟雄等一批杨梅籍乡亲慷慨捐资1200万元成立化州一中杨梅空港校区教育促进会;化州市教育促进会发起人之一的陈耀10年间为母校化州一中捐资超600万元用于奖教奖学,帮扶超130余名儿童完成学业;丽岗商会16年如一日投身捐资助学,累计捐赠超500万元……一桩桩义举,营造着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托举着家乡未来的希望。
他们响应“我为家乡种棵树”倡议,40余家商(协)会、4000多名乡亲亲手种下约1.9万棵绿树,为橘州大地再添新绿。
他们更鼎力复兴人文,捐资修缮文光塔、化州学宫,赓续历史文脉;邀请剧团下乡,滋养乡风民俗;深挖“药食同源”文化,将化橘红打造成驰名中外的“金色名片”……这份深沉的家国情怀,正持续转化为推动家乡发展的磅礴力量。
昔日“东南飞”,今朝“雁归来”。今日之化州,正因这股“归巢”暖流而更加生机盎然,化商与家乡“双向奔赴”的故事将谱写更精彩的篇章。
南方+记者 杨建雄
通讯员 陈杨官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