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世界主题乐园权威研究机构主题娱乐协会(TEA)发布了《2024年TEA全球体验指数™》(原名“全球主题公园和博物馆报告”),在该榜单评出的全球最受欢迎的20家博物馆中,中国机构强势占据14席,尽显文化领域的强劲影响力。
其中,广州荔湾博物馆首次上榜,以509万参观人次位列全球第18位,让岭南文化的经典魅力与时代活力在世界舞台上惊艳绽放。
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广州荔湾博物馆的不懈努力——粤剧艺术博物馆、十三行博物馆与荔湾博物馆三个主题馆区如同三颗璀璨的明珠,各展所长又交相辉映,共同照亮了荔湾这片底蕴深厚的文化沃土。

粤剧艺术博物馆。 受访者 供图
政府擘画,文化集群的远见与合力广州荔湾博物馆的发展,是一场跨越数十年的文化布局。1996年,荔湾博物馆在荔湾湖畔正式成立,成为广东省首家区级博物馆,为荔湾文化事业翻开崭新一页。
2016年,文化建设迎来“爆发年”:6月,粤剧艺术博物馆在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亮相,以岭南园林的雅致风貌和粤剧文化的深厚积淀,迅速成为传承粤剧艺术的重要平台。9月,十三行博物馆在清代十三行遗址上开门迎客,用丰富文物再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过往。
2021年,三馆实现机构合并,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起结构合理、特色突出、功能完善的发展体系,从此,荔湾有了向世界展示岭南文化的“超级窗口”。
各美其美,多元绽放的交融与共生。荔湾博物馆以传承西关文化为核心,依托陈廉仲旧居、蒋光鼐旧居等文物建筑,以及复建的西关大屋,将荔湾的历史积淀、民俗风情与人文故事娓娓道来。

荔湾博物馆。 受访者 供图
庭院里那株“石上飞榕”历经岁月仍新绿盎然,默默见证时代变迁。2023年,新展区推出《利通四海 义济天下——广州商人风貌展》,借助场景复原与多媒体互动让历史“活”起来,还一举斩获第五届(2023—2024)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十大精品奖。
粤剧艺术博物馆不仅是一座荣获“鲁班奖”的岭南园林,更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传承的“活态空间”。馆内珍藏的粤剧服饰、戏曲文物、黑胶唱片,系统展现粤韵风华;常态化的粤剧演出、体验活动,让观众近距离感受戏曲魅力。
七年来,博物馆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年轻观众占比持续提升。自2023年起,博物馆延长开放至夜间9点,广福台年均演出千场,展览与体验活动精彩不断,让“南国红豆”在古街巷中焕发新活力。
十三行博物馆则以“广州十三行”这张世界知名的文化名片为核心,通过5800多件清代外销瓷、象牙、广绣、银器等艺术珍品与珍贵文献,重现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的繁华。而十三行文化中蕴含的诚信务实、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的精神,至今仍在广州的城市血脉中流淌。

十三行博物馆。 受访者 供图
联璧生辉,文化图景的广度与温度。509万参观人次,不仅是数字的攀升,更是博物馆文化影响力的生动证明。在教育推广领域,三个主题馆区分别打造“西关文化艺术体验”“南国红豆·粤韵佳音”“丝路十三行”三大教育品牌,2024年累计开展活动逾300场。
其中,“博物馆精品课程进校园”推出10门特色课程,让乡土乡情教育浸润青少年心灵。“百场粤剧展示进社区活动”作为荔湾区十件民事实事之一,推动粤剧走进市井街巷与校园课堂,让传统戏曲融入当代生活。
在展示和交流中,博物馆积极让文物“活”起来:原创展览《见山,饮水——清代外销艺术品上的岭南园林文化展》《美之共鸣——大放异彩的广珐琅展》《衣见风尚——馆藏清末民初广府服饰展》生动讲述岭南文化故事。

展陈厅。 受访者 供图
联合南海区、禅城区文博机构,荔湾区将广府饼印、剪纸展览送至甘肃省中国裕固族博物馆、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等多地。今年,馆藏珍品更入选《互利天下:广东外贸一千年》大展,与多家文博机构携手,展现广东在中国对外贸易史上的卓越地位。
如今,粤剧艺术博物馆里常常座无虚席,观众随曲轻和、掌声不断;十三行博物馆的展厅中,游客流连于外销珍品前,惊叹清代广州工匠的精妙技艺;荔湾博物馆的民国建筑里,人们驻足留影,定格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瞬间——这些鲜活场景,共同构成了广州荔湾博物馆的活力画卷。

博物馆内的粤剧表演。 受访者 供图
别再羡慕远方的打卡地啦,全球Top20的博物馆就在你身边!闲暇时,不妨来广州荔湾博物馆走走:在西关大屋触摸老广州的烟火气,在粤剧艺术博物馆听一曲婉转粤韵,在十三行博物馆回望海上丝路的繁华。这场“家门口”的文化之旅,定会让你收获满满惊喜!
南方+记者 郎慧
通讯员 荔博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