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广东约170万亩油茶进入丰产期,正迎来鲜果采摘高峰。作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重要产业载体,今年全省油茶籽产量预计达26万吨,较去年稳中有增,所有鲜果采收工作将于11月中旬前完成。从河源龙川5000亩油茶基地里工人忙碌采摘,到梅州、韶关等地同步开启产销节奏,广东油茶产业在生态建设中实现扩面提质,既扮靓绿水青山,也为守护粤港澳大湾区“油瓶子”提供支撑。

满山的油茶喜迎丰收。通讯员供图
一线采收:多地进入采摘高峰
走进河源市龙川县穗丰油茶产业种植基地,5000亩油茶树郁郁葱葱,饱满的油茶果挂满枝头。90多名工人穿梭在山间,双手翻飞间将成熟的果实收入筐中,山间回荡着欢声笑语,一派丰收景象。作为广东省油茶核心产区,河源有着逾千年的油茶种植历史,境内龙川、东源、和平三县均为“全国油茶生产重点县”,其中龙川县油茶种植面积达49.5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1/6。

农户在采摘油茶鲜果。通讯员供图
如今,河源在全省油茶版图中体量最大、增速稳健,其丰收节奏与扩面增产走势,正是全省油茶产业发展的缩影。梅州、韶关、清远、茂名等油茶重点市已全面进入采摘高峰期,各地同步开启“鲜果晾晒—剥壳—烘干—压榨”的生产流程,精炼、灌装环节有序推进,全省呈现出“同期开榨、集中上市”的产销盛况。“今年全省油茶籽产量稳中有升,预计达26万吨,11月中旬前就能完成所有鲜果采摘。”广东省林业产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白昆立介绍道。
政策赋能:产业规模质效双升
随着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加快推进,广东油茶产业正从“规模扩张”迈向“质效提升”,进入扩面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目前,全省油茶综合产值持续攀升,仅河源一地油茶综合产值就超30亿元,种植面积达98.9万亩,面积与产量均居全省首位。

工人正在榨油。通讯员供图
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广东以一二三产融合为抓手,打出政策“组合拳”:广东省林业局出台财政奖补政策,对新造油茶林、低产林改造及高产示范基地给予资金支持;实施“补改投”项目,重点扶持龙川、大埔等特色产业基地,推动产业链强链延链。截至2025年,全省已新造油茶林11.8万亩,改造低产林1.6万亩,实现产业规模与质量效益双提升。
根据《广东省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到今年底,全省油茶种植总面积将稳定在360万亩左右,茶油年产能达8万吨。未来,广东将持续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让小小油茶果成为生态保护的“绿使者”、乡村振兴的“金果子”,更成为守护粤港澳大湾区粮食安全的“油瓶子”,在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中书写新答卷。
记者观察
广东油茶的丰收季,恰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与特色产业协同发展的生动注脚。从河源龙川满山苍翠的种植基地,到全省170万亩丰产期油茶林,产业发展始终与生态保护同频。
这种协同并非偶然。财政奖补、低产林改造等政策精准发力,既扩大了绿化面积,又让油茶从 “生态树” 变身 “致富树”,河源超30亿元的综合产值便是例证。更关键的是,油茶产业紧扣 “粮食安全” 大局,朝着年产能8万吨目标迈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保障湾区 “油瓶子” 的民生优势。
未来,若能进一步推动油茶深加工、文旅融合等延伸产业发展,这片 “绿” 定能孕育更多 “金”,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供更坚实的产业支撑。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丨许俊仟
【通讯员】林荫
【本文责编】蒋玉
【频道编辑】李卓华 李梦醒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杨洋 蒋玉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