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立新,共筑精品: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微短剧论坛在京举行

作者 刘长欣 2025-10-30 14:11

10月29日,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微短剧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论坛以“破局立新——以创新火种照亮微短剧精品之路”为主题,探讨如何以创新推动微短剧高质量发展。

本次论坛信息密集、讨论深入,清晰地传递出微短剧行业从追求规模增长转向聚焦质量跃升的强烈信号。论坛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指导,红果短剧、综艺报、网络视听杂志共同承办。

加快推进微短剧

从“流量爆款”向“时代精品”迈进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冬在致辞中指出,微短剧作为互联网条件下新大众文艺的典型代表,对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艺创新、带动视听文化新消费、赋能千行百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微短剧行业和广大网络视听文艺工作者要顺应新技术潮流,自觉肩负新时代文化使命。

一要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微短剧创作必须扎根人民,深植时代,从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从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发掘灵感题材。

二要坚持精品化的创作方向。微短剧从业者应当坚持艺术情怀,遵循创作规律,加快推进微短剧从“流量爆款”向“时代精品”迈进,不断铸造“高原”,勇攀“高峰”。

三要共同营造良好的创作生态。广电总局将继续在选题规划、推优扶持、产业发展等方面持续用力,地方广电部门要优化管理、主动作为,播出平台、制作机构、从业人员、行业协会等要各司其职、汇聚合力,共同营造蓬勃向上、活力迸发、精品迭出的良好生态。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司马红在致辞中表示,北京从“创作、服务、产业”三个维度再出发,让微短剧成为传播主流价值的新号角、弘扬中华文化的新载体、带动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多项行业倡议与计划集中发布

勾勒产业发展蓝图

论坛设置了系列发布环节,集中展现了行业在规范发展、内容创新与文化传承方面的最新成果。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公室、司法部普法与依法治理局等单位,共同发布了“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创作计划第四批推荐剧目,21部作品涵盖法治多个领域。《少年合议庭》《破浪·十年》《天罗地网》《荆棘花开》等作品,以生动鲜活的微短剧形式普及法律知识,成为法治宣传的创新载体。

为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联合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指导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微短剧工委会发布了《微短剧行业依法纳税倡议书》,抖音集团、咪咕、爱奇艺、腾讯视频、芒果TV、快手等22家平台及制作机构作为首批响应单位集体承诺依法诚信经营。

北京市广电局重点推介了“北京大视听·追光计划”国际微短剧大赛及其优秀成果。副局长王志指出,该计划聚焦社会价值与艺术深度,构建了选拔、孵化、传播全链条服务机制,入围作品以“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特色展现微短剧记录时代、温暖人心的潜力。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发布了“中国传统文化系列微短剧项目”,首批推出以瓷文化、茶道、医药、象棋为主题的四部作品,融合现代叙事与神话穿越元素,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多家平台分享实践真知

强调品质升级与生态共荣

在主题演讲环节,多位平台负责人分享了对于行业趋势的洞察与实践经验。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强调,提升内容审核与制作标准、鼓励品类创新是品质升级的关键,将推动微短剧从“小众娱乐”走向“大众刚需”。期待“微短剧+”模式不断拓展,与更多领域融合。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海涛以《唐朝诡事录》为例,分享了长剧与短剧在IP开发上“共享叙事、平视共创、矩阵排播”的协同模式,指出长短微剧互补将为观众提供更丰富的体验。

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副总经理李啦表示,平台致力于为短剧打造一个生机勃勃的“雨林生态”,通过真金白银的激励政策,为优质创作提供充足的养分,并将科技视为驱动产业进化的核心动能。

芒果TV大芒计划工作室总经理周裘分享了以“微而不弱、短而不浅”为理念,通过热点与经典剧场结合AIGC技术与资金扶持,推动精品短剧规模化发展。

点众科技执行总裁李江呼吁让短剧升华为具有独立美学品格和人文关怀的新艺术门类。快手磁力引擎内容消费业务负责人米娜则介绍了平台通过分账、品牌定制、IP孵化等多元变现模式,推动行业可持续循环。

南方+记者 刘长欣

编辑 张茵 冯颖妍
校对 胡柔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