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醒·狮》夺魁!广东喜揽文华奖三个奖项

作者 戴雪晴;陈文夏 2025-11-04 21:44
00:21

舞剧《醒·狮》夺魁,广东斩获第十八届文华奖3个奖项

11月4日,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在重庆举行,第十八届文华奖、第二十届群星奖揭晓获奖名单。

《醒·狮》斩获广东唯一一部文华剧目奖

其中,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广州歌舞剧院创排的舞剧《醒·狮》从全国参评的428部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广东唯一一部喜获文华剧目奖的剧目。

作为中国首部以国家非遗项目“广东醒狮”为主题的大型舞剧,《醒·狮》巧妙融合南拳、木鱼歌、狮鼓、英歌等岭南传统元素,通过“采青”“扎狮头”等技艺的舞台化呈现,以及“饮茶叩指舞”“板凳舞”等创新舞蹈语汇,实现“舞”与“武”的完美交融。

受访者 供图

广东醒狮作为拥有千年历史的民俗艺术,既是岭南人节庆生活的精神符号,也是海外华人认祖归宗的文化桥梁。艺术总监、总导演史前进,制作人林凯彬、总编导钱鑫、王思思,编剧罗丽等组成的主创团队历时5年采风,足迹遍布三元里村、陈家祠、佛山祖庙,将南拳马步的刚劲、醒狮腾挪扑跃的灵动与民族舞蹈的抒情特质相融合,创造出“狮形舞韵”的独特语汇——演员无需佩戴完整狮头,仅通过肢体张力与道具“龙骨”的虚实结合,便将醒狮的威风与灵性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古老艺术在舞台上获得了当代生命力。

《醒·狮》自2018年首演至今,历经七年打磨,演出超300场,此前已斩获中国舞蹈“荷花奖”等多个奖项,可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戏剧理论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罗怀臻认为,《醒·狮》紧扣时代精神的主题立意,将民族精神气质贯穿创作始终。“通过新的时代精神传递,让观众感受到民族文化自信的强大感召和体验到民族优秀文化力量的强劲辐射。”

文华编剧奖由《侨批》编剧王勇摘得

歌剧《侨批》编剧王勇斩获文华编剧奖。《侨批》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珠海市委宣传部、珠海高新区管委会出品,珠海演艺集团制作,珠海歌舞团演出。

受访者 供图

该剧以一封跨洋千里的“侨批”为线索,巧妙串联起梁董氏一家、侨批局主事唐有信夫妇及众多海外华侨华工,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深植于血脉中的家国情怀与诚信精神。正如王勇所言,“一封批,是故事的起点,更是故事的支点,这个‘支点’串起了中华民族的前世今生与来世。”

值得一提的是,全剧音乐以广东音乐为核心元素,极具岭南地域特色。同时,它又是一部符合现代审美的大型民族歌剧,宏大的交响乐队与人声交织,营造出时而细腻温婉、时而磅礴悲壮的音乐叙事。

著名导演张曼君斩获文华导演奖

《红头巾》则是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粤剧院创排的大型原创粤剧。导演张曼君是当代中国戏曲导演行业的代表人物,在粤剧《红头巾》中,她创造性将舞蹈形体、音乐剧表现手法融入粤剧中,将为生存和梦想远赴新加坡的“三水女儿”的隐忍、承担、坚韧,用一组组具有雕塑感的形体表达出来,配合版画一般的舞美,呈现出别样的岭南女性力量。

受访者 供图

该剧自2017年启动创作,历经30余次剧本打磨,融合粤剧艺术特色与岭南文化元素,荣获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剧目大奖”、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

据了解,文华奖是文化和旅游部设立的专业舞台艺术领域政府最高奖项,始创于1991年,涵盖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及单项奖,2004年起与“中国艺术节奖”合并,每三年举办一届。

该奖项评选范围包括戏曲、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杂技剧等舞台艺术作品和编、导、演等单项。为更加突出作品的人民性和市场性,今年的文华奖一改往届参评作品局限于三年之内新创这一规则,将作品周期拉长为10年,并且增设重点院线申报等通道,参评数量远高于往届,竞争也更加激烈。15个剧目奖获奖作品和单项奖得主,其含金量可见一斑。

采写:南方+记者 戴雪晴

剪辑:南方+记者 陈文夏

编辑 余佩 李卓
校对 叶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