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怀集政协委员同心聚力,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 刘亮 2025-10-28 16:11

近年来,肇庆怀集县教育领域始终涌动着温暖的发展动能。在这股动能背后,县政协委员们主动扛起社会责任,以捐资助学、改善校园环境、搭建跨界教育桥梁等多样化实践,为怀集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从校园内的“微改造”到跨区域的“手牵手”,政协委员们用实际行动勾勒出怀集教育提质增效的生动图景。

善举暖校园

从“硬件改善”到“内涵赋能”

自今年9月起,怀集县政协委员便以“精准助力”姿态投身教育公益,让温暖覆盖校园各个角落。9月,潘炜委员依托所在的登月气门公司,率先为石龙小学送去一批价值16948元的风扇。这批物资不仅为师生驱散了初秋的燥热,更切实解决了校园基础生活设施的痛点,让“清凉校园”从愿景变为现实,为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筑牢硬件根基。 进入10月,委员们的助学行动更趋多元,从“改善环境”向“关注特殊群体”“丰富内涵”延伸。县政协常委、肇庆市联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方俊强,延续了对特殊教育事业的牵挂——2024年他已助力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门前道路,今年再度发力,对学校门前家长接送区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整改。整改后的区域不仅划分了清晰的接送通道,还增设了安全防护设施,让特殊儿童的上下学之路更安全、便捷,这份持续的关怀,彰显出政协委员对教育公平的深刻践行。

同一时期,怀集第一中学迎来110周年校庆,政协委员们更是以“多元助力”为校庆添彩,为学校发展注入“活水”。欧洪先、周拥锋、冯志威、陈淮杰等委员积极捐款,累计金额达180万元,这些资金将用于学校教学设备更新、校园文化阵地建设,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撑;敬润达委员则以“文化赋能”,不仅发动商会参与捐赠,更亲自创作校庆主题曲《与你同行》,用旋律传递对学校的祝福,让校庆不仅有“厚度”更有“温度”;梁勋、程少勤、高普飞等委员则发挥艺术特长,捐赠国画、书法作品,这些作品被陈列在校园展厅,既丰富了校园文化景观,也为学生搭建了接触传统文化的平台,助力“文化校园”建设。

此外,周拥锋委员还带领美睿公司聚焦“书香校园”建设,向怀城街道中心小学捐赠1786册优质图书,总价值超5.6万元。这批图书涵盖文学、科学、历史等多个领域,极大丰富了学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为学生打开了“课外阅读之窗”,让阅读成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助力。

跨界搭桥梁

以“姐妹学校”链接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向内夯实”,更需要“向外借力”。10月14日,怀集县政协常委、香港郑植之中学主席李福康主动担当“桥梁纽带”,率领考察团到访怀集,推动怀集中学与香港郑植之中学正式缔结“姐妹学校”,为怀集教育打开了跨区域交流的新窗口。

在缔结仪式上,两校校长分别分享了各自的教育理念——怀集中学深耕本土教育,注重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香港郑植之中学则在国际化教学、多元课程设置上经验丰富。双方一致认为,此次“牵手”不仅是两校的友好互动,更是香港与内地教育资源“优势互补”的重要实践。

未来,两校将以“姐妹学校”为载体,开展教学研讨、师生互访、课程共享等活动。内地学生可通过交流了解香港的教育模式与文化特色,香港学生也能深入感受内地的历史底蕴与发展活力,最终助力两地学生拓宽国际视野、提升综合素养,为怀集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基础。

从校园里的“点滴善举”到跨区域的“教育联动”,怀集县政协委员们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凝聚力,将个体力量汇聚成推动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这份“政协担当”,既解决了教育发展中的实际痛点,也为怀集教育搭建了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

南方+记者 刘亮

通讯员 罗海珍 谭慧婵

编辑 刘宇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