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茂名高州柏桥服务区人潮涌动,一场面向公众、零报名费的定向赛事——2025年茂名市定向巡回赛(柏桥站)在此火热展开。这场“零门槛”的赛事,不仅为广大定向爱好者搭建起一个友好参与、自由体验的竞技舞台,更将专业赛事真正带到群众身边,让更多人在奔跑中感受这座“中国定向之城”的蓬勃脉动。
这股源自乡土的体育热潮并非偶然——它正是今年5月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赛事定向决赛在茂名播下的体育火种的延续。定向运动不仅首次纳入全运会群众赛事,也让阔别茂名30余年的无线电测向运动重返大众视野。赛事落幕之际,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与茂名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共建“中国定向之城”。
当定向运动的发令枪在千年荔林中响起,当“中国定向之城”的蓝图于此铺展,茂名——这座因油而兴的工业之城,正以体育为引擎,迈向城乡共享、活力迸发的新未来。

10月19日,2025年茂名市定向巡回赛(柏桥站)在柏桥服务区火热展开。

全运会火种点亮城市新名片
5月的全运会群众赛事定向决赛,为茂名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家产。
5月8日,十五运会首个群众赛事决赛在此鸣枪。四天赛程中,茂名迎来432名运动员、领队、教练员及46名裁判员,更吸引大批游客。赛场设计充分展现茂名特色——“山、海、农、城”四大单元,串联起电白滨海湿地、化州丘陵、茂南绿道等多样地貌,构建出“观赛+文旅”的创新模式。

5月8日,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定向项目决赛在茂名举办。
赛事虽已落幕,但其点燃的“定向之火”却越烧越旺,深刻改变了这座城市的体育气质与发展轨迹。
最直观的变化是赛事品牌的树立与文旅的持续升温。“荔枝林里跑全运”的独特画面,通过中外媒体传向世界,让茂名荔枝文化破圈出海。这一效应并未随赛事结束而消散,反而转化为持久的吸引力。据茂名华侨城滨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监黄文斌观察,以中国第一滩为代表的景区,在赛后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游客关注度,“观赛+文旅”的创新模式已展现出长效生命力。

茂名中国第一滩景区。
更具战略意义的变化,是“中国定向之城”蓝图的迅速铺开。自5月11日与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茂名便按下发展定向运动的“快进键”。茂名市副市长王小慧所言“全运会留给茂名的大礼包”,正迅速从纸面走向现实——定向运动进校园、进机关的计划已启动试点,一系列国家级,甚至国际级的定向赛事承办也已提上日程。

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与茂名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
一股自下而上的定向热潮正在形成。10月19日,2025年茂名市定向巡回赛(柏桥站)吸引了众多市民家庭和爱好者参与。这正是5月全运会火种播下后,在民间生出的新芽。从高水平的全运赛场,到全民参与的巡回赛事,茂名正构建起一个多层次、全覆盖的定向运动体系,让“中国定向之城”的名号,拥有了坚实而活跃的群众基础。

2025年茂名市定向巡回赛(柏桥站)让定向运动走进市民生活中。

山水禀赋成就定向热土
“不是茂名选择了定向运动,而是茂名的山水与城市转型,注定与这项运动相遇。”茂名市文广旅体局负责人如是说。
茂名拥有1300多平方公里山地、182公里海岸线以及丰富的湿地丘陵资源,构成开展定向运动的天然赛场。与此同时,这座城市从资源型城市向绿色发展的转型实践,为定向运动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生态修复后的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成为了市民健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露天矿生态公园是茂名生态蝶变的缩影:曾经的矿坑变身6.8平方公里的“好心湖”,形成鱼类与鸟类共生的生态景观;9000多亩复绿林地中,50余万株树木茁壮成长;40公里环湖公路成为市民骑行、徒步的热门路线。
另一边,小东江流域水质从Ⅴ类提升至Ⅲ类,水东湾280多公顷红树林形成“海上森林”,2024年茂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7.5%,“油城”已然蝶变为“绿城”,生态修复催生了体育基因。
生态修复催生体育基因,持续积累的办赛经验则筑牢赛事承办能力。近年来,茂名先后举办山地自行车、滨海马拉松等赛事,组建专业团队,完善交通、保障等配套体系。沈海高速扩建、深茂铁路通车、广湛高铁建设,进一步拉近茂名与大湾区的时空距离。

广湛高铁茂名南站站房即将竣工。
转型红利正在显现。在根子镇,“五一”假期期间,定向赛事带动荔博园接待游客超17万人次,直接带动当地荔枝销售以及荔枝深加工产品消费。更深远的是,定向运动可与低空经济联动,利用无人机监控赛事数据,开发“体育+科技+文旅”新业态,形成“赛事引流—产业落地—生态增值”的良性循环。
这种“赛事引流—产业落地—生态增值”的模式,正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

农文旅体商深度融合的茂名样板——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

定向引领城市新风尚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前夕,茂名奥体中心体育场正式亮灯展示,幕墙变幻着璀璨的灯光,美轮美奂。这个总投资约26.21亿元的新地标,将成为2026年省运会主会场。
“34个场馆覆盖35个分项,17个新建场馆均按国际标准打造。”省运会筹备专班工作人员介绍。从十五运会定向赛的成功承办,到省运会的全力筹备,茂名正以赛事为切入点,推动城市综合承载力全面提升。

茂名奥体中心体育馆成为城市新地标。
在这一过程中,茂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育气质——
专业赛事与乡土活力交融。除了高标准场馆,茂名的“三篮”赛事同样充满地域特色。电白“镇BA”中,队员肩挑水东芥菜、观珠沉香入场;化州“村BA”现场,罗非鱼队与甘蔗队激战正酣,场边特产热销。“球队以特产命名,赛场变展销会,这就是茂名的‘土潮’范儿。”茂名市文广旅体局负责人说。

特色农产进赛场,茂名本土篮球比赛火出圈。

茂名“村BA”“镇BA”“墟BA”各级赛事现场战况火热,全民健身氛围浓厚。
政府推动与群众参与共振。近年来,茂名建成体育公园23个、健身步道超500公里,全民健身蔚然成风。露天矿生态公园日均健身人数达数千人次,社区广场舞队不断壮大,各区县群众体育赛事接连上演。“以前是‘健身去哪儿’,现在是‘去哪儿健身’,体育成了生活刚需。”市民乐在其中。
赛事举办与城市发展同步。奥体中心未来将承接国际赛事与大型演出,带动新城商业发展;定向运动进校园计划将培养上万名青少年爱好者;古荔枝树保护与体育赛事规划同步推进,让文化遗产与运动活力相融共生。

全国第十五届运动会群众比赛定向项目决赛吸引了一众游客到茂名打卡。
从“村BA”到全运会,从群众体育到省运会筹备,茂名正以根植乡土的活力、山海交融的创意、面向未来的行动,书写以定向运动为引领的城市体育新篇章。
南方日报记者 周梁 刘栋铭
统筹:李强 刘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