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再释重磅信号:“反内卷“竞争治理成为产业政策新导向,明确提出要遏制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加速落后产能出清。
随后,从光伏、钢铁到汽车、电商,各大行业纷纷按下“减产键”。政策层和行业层面共同发力“反内卷”,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对产业发展有何影响?
“内卷”的本质是产能过剩。在产业发展层面,“内卷”导致企业盈利空间压缩,在成本压力下,产品研发支出缩减、服务质量下滑等问题凸显,甚至出现安全隐患,这显然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相背离。
基于此,本轮“反内卷”战略呈现两大新特征:
其一,从“单一去产能”转向“资源再配置+价值重估”,突出政策与市场机制配合。对钢铁、电解铝等五大传统行业实施产能置换硬约束,新项目必须等量淘汰旧产能;对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领域推行窗口指导,项目落地需严格匹配市场需求。换言之,不论是老产业还是新赛道,未来发展都必须建立在“有效需求”“生态兼容”“绿色约束”的基础之上。通过优化产能结构,推动高效产能释放,逐步淘汰落后技术与工艺,最终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和行业盈利改善。
其二,调控范围实现跨领域覆盖。不同于2015年供给侧改革聚焦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此次“反内卷”既涵盖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战略新兴产业,也包括钢铁、水泥等传统重工业。其政策逻辑在于遏制“价格战”和地方重复建设,通过技术升级和市场机制优化供给质量。
此次政策升级标志着我国产业治理进入精细化阶段,既是对传统产能过剩问题的持续深化,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落子。
其中有何产业机会?
那么,接下来,哪些行业有望打破“内卷”困局?招商人又该如何挖掘其中的产业机会呢?
幸福招商认为,政策窗口期下,各行业将从“规模内卷”转向“质量竞争”,产业链中具备技术标准制定能力的关键环节企业,可能有望获得超额收益。
招商需紧扣技术升级、产能整合、需求提振三大主线,着眼长期竞争格局演变,把握产业结构升级中的机会。以下四类行业已现“破局信号”,建议重点关注:
1、新能源行业:光伏、锂电龙头价值重估
政策精准调控“产能过剩”问题,光伏、锂电等新兴行业首当其冲。历经数年价格战洗礼,硅料、光伏玻璃等环节利润空间遭受严重挤压。随着政策强力纠偏,龙头企业正凭借技术壁垒与规模优势重构市场秩序,硅料、储能逆变器等环节有望率先迎来价格反弹与估值修复。
2、新能源汽车行业:从“价格战”到“技术比拼”
前几年新能源车企靠“低价+补贴”抢市场,电池、电机、电控技术同质化严重,甚至出现“卖一辆亏一辆”的情况。“反内卷”政策明确引导行业从单纯“价格战”转向“技术比拼”,固态电池研发成为兵家必争之地,L4级自动驾驶技术加速商业化落地。产业链上游的正负极材料、隔膜技术,中游的电池Pack集成,下游的智能座舱系统都孕育着巨大商机。
3、传统周期行业:产能利用率提升及区域整合
“反内卷”政策加速落后产能出清,传统周期行业迎来结构性改善。以钢铁、水泥、玻璃为代表的行业产能利用率有望持续提升,区域龙头企业凭借区位优势与技术升级抢占市场高地。以华东、华南地区为例,宝钢、鞍钢等头部企业通过布局电炉钢产能、开发高端钢材产品等举措,持续优化产品结构,行业利润水平有望迎来显著修复。
4、医疗健康:需求增长与创新驱动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医疗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在“反内卷”政策引导下,医疗健康行业正经历从“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的转型,高端医疗器械国产替代进程提速,数字医疗技术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创新药研发与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成为核心突破方向。
结语
“反内卷”政策的核心是打破无序竞争,推动高质量发展,其对各行业的影响呈现“传统行业产能优化、新兴行业技术升级”的特征。未来产业不再是靠热情和补贴拼速度,而要靠理性判断和结构优化走高质量路线。
对招商工作者而言,需把握政策导向与产业规律的双重逻辑——既要紧跟技术升级、产能整合、需求提振三大主线,更要洞察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价值重构机遇。
说明:二十四年来,幸福招商凭借专业强、真招商的丰富实践经验,全力服务实体企业,助力县域经济发展,面向政府与企业,提供产业发展、投资选址综合解决方案,持续为区域导入先进产业集群。
来源:幸福招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