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镇创业青年徐志标的奋斗故事引发社会各界关注。这位退役军人在各级关工委的关怀指导下,从返乡创业初期的困境中突围,成长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其经历成为关工系统助力青年创业的生动缩影。
当初,抱着“退役不褪色”信念的徐志标返乡种植特色水果,却因技术匮乏和资金短缺陷入困境。关键时刻,省、市、县、镇四级关工委主动伸出援手,不仅为创业青年提供技术支持,还有政策的指导与资源的对接,引领创业青年更好地发展。
徐志标:“在创业初期,不管我们遇到多大的困难,各级关工委都会对我们进行一些创业上的指导,对我们进行一些技术的指导,包括一些资源的对接,让我们在平常的运营中,有一个更大的提升,平常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让我们跟这些创业青年一起交流。”
在关工委的持续关注和支持下,徐志标的创业项目逐步走上正轨,种植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品种日渐丰富。如今基地的总面积为1680亩,种植有猕猴桃、香水柠檬、杨梅以及桂花梨等。基地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发展,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据悉,该基地已经和200户村民、8名退役军人建立了种植合作关系,提供季节性就业岗位500多个,岗位就业增收达100多万元,带动部分群众共同致富。
徐志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发挥我作为一个镇关工委农村创业青年联谊分会会长的职责,带动更多的父老乡亲、退役军人一起创业,实现大家一起共同富裕。”
徐志标表示,希望能帮助更多像他一样的返乡青年。他的故事证明,在各级关工委的关怀指导下,青年创业之路可以走得更稳、更远。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