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手发放育儿补贴!每孩每年3600元,你会选择生吗?

广东最生活 2025-07-29 14:38

7月28日,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从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

方案明确,育儿补贴由婴幼儿的父母一方或其他监护人按规定向婴幼儿户籍所在地申领,主要通过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线上申请,也可线下申请,各省份结合实际确定具体发放时间。

2025年1月1日前出生、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也可享受政策,仍可按月数折算领取相应补贴。

国家育儿补贴方案

热点具体问答

01补贴对象是谁?标准是多少?

补贴对象为从2025年1月1日起,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补贴对象应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育儿补贴按年发放,育儿补贴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至其年满3周岁。

(1)对于2025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婴幼儿,可连续申领3年补贴,共计10800元。

(2)对于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且未满3周岁的婴幼儿,可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补贴金额。具体算法见下表。

02育儿补贴申领人应当符合什么条件?

申请育儿补贴以家庭为单位,由申请家庭确定1名申领人。申领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婴幼儿父母一方,包括生父母、养父母;父母离异的,由父母亲中具有抚养权的一方申领育儿补贴。

(2)婴幼儿父母作为监护人缺失的,由其他监护人申领。

03申领育儿补贴需要提供哪些信息?

需要提供以下信息:

(1)婴幼儿基本情况:婴幼儿姓名、证件类型及号码、出生日期、性别、孩次信息、户籍地址。

(2)申领人基本情况:姓名、证件类型及号码、手机号、现居住地址、与婴幼儿的关系。

(3)收款账户类型及账户信息。

04如何提交育儿补贴申请?

以线上申请为主,申领人可通过支付宝、微信平台“育儿补贴”小程序,或婴幼儿户籍所在省份的政务服务平台,进入育儿补贴申领专区,登录“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申请。

线下申请需要到婴幼儿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现场办理。

05什么时候可以申领育儿补贴?

目前,各地正在抓紧制定育儿补贴制度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预计各地可以在8月下旬陆续开放申领育儿补贴。

06与育儿补贴有关的优惠政策有哪些?

对按照育儿补贴制度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认定时,育儿补贴不计入家庭或个人收入。

网友热议:3600太少了

建议幼儿园免费!

对于此次补贴,不少网友觉得高兴,也有网友觉得不够。

有人认为应该多鼓励生育者,但也不能惩罚不生育者。

但也有人认为一年三千六比较少,不够育儿成本。

立刻就有人反驳:嫌少可以不领,补贴也不能涵盖所有成本。

还有一些没赶上的网友问:为什么以前的家庭就不能领了。

除此之外,网友们还提出了一些对育儿补贴的设想,不仅是真金白银的补贴,更多的呼声还在于免除幼儿园学费。

养个孩子到底有多费钱?

先让自己活得好才敢生

最最发现,大家对补贴的要求都很高,但仔细想想,这也不是毫无道理,毕竟养个孩子真的很费钱。

据统计:“我国居民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53.8万元。

上海、北京家庭的平均养育成本更是高达101万元和93.6万元。”

当你把一个孩子抚养到18岁所花的成本,除以人均GDP,会发现:

“澳大利亚是2.08倍,法国是2.24倍,瑞典是2.91倍,德国是3.64倍,美国是4.11倍,日本是4.26倍,中国是6.3倍,几乎是全球最高的。”

而上面算的是平均数。

如果你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和育儿体验——生孩子要去高端私立医院,养孩子要雇育儿嫂,孩子大了要送民办幼儿园,为了让TA赢在起跑线还得安排一堆兴趣班,那么生个孩子的成本恐怕得上千万。

那谁还敢多生呢……

可问题是,国家发育儿补贴的出发点,并不是要让大家富养孩子,也不是让宝爸宝妈享受怡然自得的育儿生活,更不是鼓励那些死都不生娃的人为了钱多生孩子。

而是要给那些想生孩子的家庭提供兜底性帮助。“我国低收入组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约12.6万元。”

都市白领根本看不上3600一年的生育津贴,但这笔钱对于月薪小于等于2000的家庭来说,够给孩子加几顿鸡腿了,也算是件好事吧。

总会有人斥责那些不愿意生育的人,好像不愿意生就是让人类走向灭亡的罪魁祸首。

但人们在决定是否生育之前是确保自己能先在这个社会存活下去。

为了结婚要买房买车,房贷车贷压在身上,要是再加上育儿成本,就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自己了,哪还有时间为人类兴亡做考虑呢?

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会认为如今自己暂时无法给孩子带来更好的生活条件,不愿意孩子跟自己一样活得那么艰难。

因此,最最认为除了对生育的政策补贴外,还得先让工作环境更好,比如落实双休、严格执行8个小时工作制才有时间带娃;让生活环境更安全,如食品安全、秩序安全才能对孩子生活安全更放心;营造社会氛围或规范婚姻法规,让夫妻双方对婚姻更忠诚负责……

虽然听起来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但只有从各个方面去让年轻人对生活更有希望,才能放心让下一代诞生。

编辑:Selex

图文来源:南方日报、广州日报、虎嗅APP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广东最生活出品,转载请联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