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常见动作,能帮助疏通经络、充盈气血,简单又有效

广东中医药 2025-11-28 11:45

在冬季,寒风迎面一吹,您是否会不自觉地搓搓手来取暖?在中医看来,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蕴含着深厚的养生智慧。

寒为冬季的主气,最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而人体气血津液的顺畅运行,全靠一身阳气的温煦推动。一旦阳气受损,各项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中医认为,“搓”这个动作,属于按摩推拿中的摩、推、擦法,能够疏通经络、充盈气血,从而达到调和气血、抵御寒邪的目的。

每天花上5分钟搓一搓身体的这些部位,不仅能暖身驱寒,还能让您面色红润,一起来试试吧。

01

搓双手:通畅气血

手掌心有心包经的劳宫穴,该穴有安神和胃、通经祛湿、熄风凉血之功。此外还有少府穴、合谷穴、少商穴等多个穴位。经常搓手能直接刺激这些经络节点,让气血快速通畅,从指尖暖到全身。

具体方法:

①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感受掌心发热;

② 搓手背:将手心置于另一只手的手背,呈垂直放置,用掌心着力揉搓手背,双手交换进行;

③ 搓手指: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后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指节,双手交换完成。

小贴士:

搓手时间和力度因人而异,以手微微发红、自觉发热甚至微微汗出为宜,不用过度用力。

02

搓头部:提神醒脑

冬季气温低,脑部血液循环容易变慢,进而出现头晕、头痛、精神不振的情况。搓额头能直接增加大脑供血量,尤其是重点搓太阳穴和印堂穴,还能调节神经系统,让思路更清晰。

具体方法:

① 用指腹着力,左右侧额头各搓100次,力度轻柔不拉扯皮肤;

② 搭配手指梳头:双手手指分开,从额头前发际线开始,向后梳理至后颈,再从头部中央向两侧梳理,重复30~50次。

小贴士:

搓头后头部毛孔会微微张开,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马上吹冷风,防止受凉。

03

搓肋骨:疏肝理气

胁肋部是肝胆经的“主场”,冬季人们户外活动减少,情绪容易郁结,就会出现胸口堵闷、唉声叹气、胁肋胀满的情况,甚至影响食欲。常搓这里能疏通肝胆之气,把坏情绪“搓走”,胃口也会跟着变好。

具体方法:

两手掌轻按于腋下,顺着两侧肋骨的走向,向前下方推搓至身体前正中线,动作连贯和缓。每次推搓30~50下,每天做2~3次,感觉胁肋部发热即可。

04

搓腹部:通肠润便

中医认为“六腑以通为顺”,冬季饮食油腻、活动减少,很容易出现便秘、腹胀问题。通过搓按腹部,能促进胃肠之气下行,帮肠胃“动起来”,增进食欲还能改善排便。

具体方法:

若有排便困难、下腹胀满的情况,用掌根沿腹部外圈(以肚脐为中心,向外延伸一个手掌的宽度)顺时针方向搓按。每天2次,每次30~50圈,排便前加做1次效果更明显。

05

搓腰眼:温肾暖腰

腰眼穴位于带脉之中,正是肾脏所在的位置,堪称“护肾关键穴”。冬季腰部容易受寒,常搓腰眼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不仅能预防因劳累、风寒导致的腰痛,还能提高腰肌耐力。

具体方法:

① 双手叉腰,四指在前,拇指在后,拇指按压的位置就是腰眼穴,用拇指适度按压揉搓;

② 也可双手握拳,用拳眼抵住腰眼穴旋转按摩;

③ 直接用手掌搓热腰眼区域也可。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每次50下。

06

搓脚心:安神助眠

足心的涌泉穴是肾经的发源地。搓按足心不仅能强肾活络,还能帮助安神助眠,对调节血压也有一定益处。

具体方法:

先把双手搓热,用左手掌搓右脚心,右手掌搓左脚心,每只脚搓100次左右,以脚心发红发热为宜;

湿搓法:把脚放在温水盆中泡至发红,再按干搓的方法操作。

小贴士:

搓脚后不要马上下地,最好休息5分钟。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经敏感度较低,搓脚时要格外谨慎,避免用力过猛造成损伤。■

【来源:养生中国(内容整理自中国中医药报、生命时报等),作者:程倩倩、全毅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