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院75周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再启新程

2025-11-25 10:58

清晨7时,晨光唤醒鹅岭,也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注入了磅礴的生机。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的历史交汇点,骨科——惠州首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高效推进;肿瘤放疗科成功开展粤东地区首例利用Cone实现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新启用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已为多名血液病患者带来新生;惠州重离子医学中心项目拔地而起,未来将辐射广东、广西、福建等重要区域……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学科发展和技术跨越,正让“大病不出市、小病就近看”的民生愿景一步步成为现实。

从1950年粤赣湘边纵队白云医院留守人员组建的东江人民医院,到如今辐射粤东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已发展成为拥有2520张床位、近4000名员工的现代化综合医院。七十五年来,医院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书写了一段共生共荣的时代篇章。

红色铸魂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红色,是这家老牌三甲医院最厚重的底色。

75年来,“人民医院为人民”的初心始终深植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的血脉之中。

1950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白云医院留守人员组建的东江人民医院,奠定了这家医院“为人民服务”的红色底蕴。1988年,医院随惠阳地区“撤地设市”更名;1995年,成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9年,跻身广东省高水平医院;2021年,获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一路走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以惠民为使命,在新时代健康中国建设的浪潮中勇立潮头。

红色基因始终是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发展的精神内核。作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医院治理与诊疗服务的全过程,以“一全五新”高质量发展理念为指引,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从战略定位到实施路径,医院党委始终肩负起“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引领职责,以高质量党建持续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党委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目标为导向,全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积极探索薪酬分配新模式,系统推进绩效改革工作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把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落到实处。

坚实的政治引领,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学科建设水平的飞跃正是最生动的注脚: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获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实现了区域国家级重点专科“零的突破”,如今拥有省临床重点专科20个、省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1个、市重点专科26个、市名中医工作室5个,构建起以国家级专科为引领、省级重点专科为支撑、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学科体系。

顶天立地

重塑区域救治新格局

围绕攻坚疑难急危重症、打造肿瘤防治高地、强化人才培养输出、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四大核心任务,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构建起“顶天立地”的医疗服务新格局,正引领重塑区域救治版图。南湖院区主攻急危重症救治与高精尖技术攻关,守住区域重症诊疗“生命线”;金山院区(在建)聚焦心脑血管病、创伤急救专科建设,打造粤东区域急救网络支点;下埔与仲恺院区则分别专注妇产生殖与血液康复;实现“大病不出市、小病就近看”的民生愿景。

从ECMO团队在85分钟内为13岁少年重启心跳,到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胸痛中心、广东省二级创伤中心——三大中心协同运作急救体系的高效运转;从全市唯一独立设置的烧伤科、儿童重症病区等兜底科室,到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重症救治网络,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已成为区域急危重症救治的“最后一道防线”。

学科“中心化、差异化”发展战略,成为全面提升临床专科能力的关键抓手。近年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全力构建“5+3”中心科室和专科学科群,推动亚专科和专科的精细化发展,重点发展微创手术、介入治疗、基因检测等高精尖技术,以攻克疑难重症诊疗难题、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创新、填补惠州空白为目标,近年来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60余项,如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CAR-T细胞免疫治疗等,让市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高质量的诊疗服务,尤其是重病患者省去了远途奔波的艰辛与花费。

作为惠州首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骨科,经过两年的建设,各项工作已有积极成效,已成立儿童青少年脊柱畸形矫形中心、疑难慢性创面修复专科联盟、惠港骨骼健康联合研究中心实验室平台,揭牌广东省医学3D打印应用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临床基地、运动医学科加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专科医联体、引进“香港中文大学林思恩教授”知名团队、成立“MDT团队”3个、开展新技术6个、获得省级课题2项、发布SCI论文2篇等。

数据见证实力: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排名稳居全国综合医院前列。2025年前三季度,医院年度病例组合指数提升至1.30,连续三年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19.26%,出院患者四级手术占比16.95%,临床专科能力全面加强。

当前,惠州重离子医学中心建设稳步推进,金山院区预留150张肿瘤床位,将引进使用国内首台新一代医用重离子加速器治疗装置;在惠州率先开展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动态调强放疗、图像引导放疗、立体定向放疗、ABC呼吸门控放疗及妇科肿瘤三维近距离照射技术等业界先进的放疗技术;骨髓移植百级层流病房投入使用,成功开展惠州首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南方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共建Ⅰ期临床试验平台,推动肿瘤防治从“治已病”向“治未病”延伸……区域肿瘤防治高地,正在这里崛起。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柔性引进院士团队、与暨南大学共建医学教育基地、开展“名医高徒”学科带头人培养项目,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正打造一支引领未来的医疗“铁军”。目前,该院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市名医28人、硕博士近800人,形成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的人才梯队。

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科研成果转化不断提速。从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到首个省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从SCI高分论文到3D打印骨科植入物、肿瘤靶向治疗等临床转化成果,科研创新不断突破。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省级科研项目68项,市级科研项目420项,发表SCI论文共183篇、出版著作86部、专利130项;累计承接国家药物临床试验501个项目。

惠民担当

织密健康服务新网络

在罗浮山下的博罗县横河镇卫生院,中医馆总是排起长队。在这里,来自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的名医导师团队,定期开展带教、坐诊。

作为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的重要力量,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组建了6支名(中)医团队,成立“环两山”名(中)医工作室,实施“一镇一名医”固定帮扶模式,支持7个县域卫生院建设,为当地重点培养一批特色专科人才和临床技术骨干,促进基层医生诊疗水平提升。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专题培训152场、教学查房143次、门诊带教251次、接诊患者1813例,受到当地群众的高度认可。

近年来,抓住“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契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加快构建“院内功能互补、院外联动共享”的立体化协同体系,不断破解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难题,牵头建设专科联盟9个,覆盖7个县区、15家医院。

回首过往,成立75年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始终坚守公立医院公益本色,让“顶天”技术下沉为“立地”服务。

1988年,医院首批援非医疗队踏上赤道几内亚;2014年起,先后选派骨干援疆、援藏、援贵,2025年开启“蒙粤医疗协作”攻克疑难病症新征程,通过持续技术输出和管理支持,让使命在每一次帮扶中传承,让能力在每一处土地上生长。

进入2025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深度参与粤港澳医疗合作,推动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医疗资源向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今年3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携手惠州市护理学会与澳门护士学会共同缔结了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共建护理平台。今年8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正式启用香港长者医疗券,也是惠州市目前唯一被纳入香港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的医疗机构。

在每一次公共卫生考验面前,从抗击非典、禽流感到中东呼吸综合征、新冠疫情,这家医院始终是惠州人民最坚实的“健康防线”。在每一次重大活动面前,从马拉松、全运会,到各类大型活动赛事保障,都始终是这座城市最可靠的“健康守门员”。

智慧医疗的不断突破,是医院回应群众关切、提升服务效能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医院启用“惠民医保站”实现一站式服务,推动检查结果互认与数字云胶片应用,全面推行日间治疗模式,让肿瘤复诊化疗、输血治疗实现“当天治疗、当天出院”。依托智慧医院与“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服务流程的优化,让就医更便捷,诊疗模式的革新,则让患者体验更舒适。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外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已缩短至3—4天,不少患者术后当天即可下地。这一效率提升,得益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诊疗模式的推广。目前,该院已在11个科室开展这一模式试点工作;自项目实施以来,总计约3000例患者被纳入ERAS项目管理,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为更多患者带来及时、优质的医疗服务。

七十五载初心不改,七十五载使命在肩。

站在建院75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来路,从东江人民医院的筚路蓝缕,到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使命担当;展望未来,从疑难急危重症诊治到全周期健康守护,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正在续写新的篇章。这家医院的每一步跨越,都与人民健康同心,与时代发展同步。

夜幕降临,各院区依旧灯火通明。急诊室里抢救持续,手术室内无影灯明亮,互联网医院平台上问诊信息不断更新……这座拥有75年历史的医院,正以昂扬之姿,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健康。

■数读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75周年发展成绩单

●“十四五”期间医院获市级以上荣誉413项,其中国家级24项、省级138项、市级251项。

●设立科室71个,开放床位2520张。

●截至目前,在职员工3912人,其中高级职称专家795人,博士7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2人,市拔尖人才9人,省、市名医、名中医28人。

●“十四五”期间,新增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个(骨科)、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8个(普通外科、神经内科、运动医学科、胸外科、小儿外科、妇科、检验中心、中医肝病科),惠州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6个。

●“十四五”期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60余项,其中国家限制类医疗技术2项(体外膜肺氧合(ECMO)、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广东省限制类医疗技术1项(儿科呼吸内镜诊疗技术)。

●“十四五”期间培养见习生、实习生、研究生、进修生等4102人。现有22个国家住培专业基地,在培学员400余人。

●“十四五”期间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突破,承担省级科研项目68项,市级科研项目420项,发表SCI论文共183篇、出版著作86部、专利130项。

●累计承接GCP项目501个,“十四五”期间连续3年在广东省地市级医院中排名第1位。

撰文:廖钰娴 陈江涛 郑佩琪

编辑 南小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