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山镇街竞争力重构进程加速推进。
上半年,中山镇街经济表现呈现分化趋势,在全市GDP增速3.4%的背景下,部分镇街表现突出,其中南头镇、板芙镇、沙溪镇分别以9.7%、9.2%、8.2%的增速分列前三位。
图为中山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广东板芙经济开发区)。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图为中山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广东板芙经济开发区)。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这不是中山镇域经济第一次跑出“黑马”。从去年开始,中山镇域发展出现“洗牌”现象,当年经济总量前10镇街中有7个发生排名变动。今年,这种结构调整仍在继续,不少镇街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及政策支持,通过精细化布局和产业升级,展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从GDP增速前三位来看,三镇在区位、产业与体量上差异很大,似乎缺乏共同点;但深究近年脉络,其发展势头却表现出了显著的延续性,三镇在空间整备、工业投资、项目招引上,都有堪称全市标杆的表现。
这一现象表明,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山镇街正在进行新一轮自我锚定:通过找准自身定位与优势,寻求新的突围路径,在“转型、创新、升级”三个关键词的指引下,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目标。
镇域再兴:
工业镇撑起“增长极”
近年来,中山镇域的重新崛起,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山10多年来的发展态势。
回看2010年到2022年,在时代与区位赋予的多重发展条件下,中山在城市发展上实现了两个转变:城市强心、向东发展。
这种发展态势体现在两个比重的上升:以东区、石岐为代表的中心城区镇街GDP占全市GDP比重持续上升;以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为代表的东部区域镇街GDP占全市比重持续上升。
这种发展态势,显示中山资源要素逐渐向市域主中心、向东部沿海区域聚拢,也使得中山区域经济发展梯队分层。
过去两年,这一逻辑变了。
2023年—2024年,在“8街道15镇”的格局下,中山GDP增速前10镇街中,两年均有9个为建制镇,占比达到90%。
建制镇的经济增长,成为近两年来中山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牵引力。
这种新变化,能够说明中山城市发展的“统筹力”下降了吗?并非如此。更进一步说,中山镇域发展的重新崛起,很大程度上正是中山城市资源调配能力在起作用。
沙溪镇霞湖世家生产车间。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沙溪镇霞湖世家生产车间。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2021年11月9日,中山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并审议通过设立三大指挥部,其中包括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工作指挥部及其办公室、招商引资工作指挥部及其办公室。
这是中山强化市级统筹,推动镇村低效工业园改造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举措。过去两年,这两项任务成为改变中山最重要的力量:
2022年至2024年间,通过“工改”,中山累计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约5万亩;期间,中山连续两年招商引资额突破千亿。“工改”服务增资扩产和招商引资企业超1800家,预计新增投资总额1862亿元。
在全市工业用地中占有绝对比重的工业镇,成为这一轮土地空间整备的最大受益者。新招引的工业投资项目,也多数落户在工业镇的土地上。
在中山高质量发展的“破局战”中,工业镇成为毋庸置疑的主力军。
突围共性:
增速前三镇以工业投资驱动GDP跃升
相比于分布相对集中的街道,镇与镇之间在交通区位、产业结构、发展历史上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也使得镇域发展容易陷于零散、不均衡的状态。
以中山上半年增速前三镇为例,三个镇呈现完全不同的发展状态:
南头镇拿的是“火箭蹿升”剧本。这个中山全市面积最小的镇,凭借着家电产业的产能大热,在2024年GDP增长13.3%,总量从全市第9位一举跃升至全市第6位,是中山近年排名提升幅度最大的镇街。
板芙镇拿的是“后起之秀”剧本。这个长期不在中山经济增长重点区域的小镇,凭借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的“十年磨一剑”,近5年来GDP增速均高于全市均速,发展平稳得让人安心。
沙溪镇拿的是“老树新生”剧本。作为曾经全国闻名的“中国休闲服装名镇”,沙溪镇在沉寂多年后,用“中山西城市新中心”的定位和“深圳西产业首选地”的目标,将GDP增速排名从2021年的全市第20位拉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全市第3位。
从表面上看,三镇似乎没有太多共同点。但分析上半年及历年经济成绩单,我们可以看见中山各镇的经济数据呈现一个显著特点: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与GDP增速步调基本一致——
今年上半年,南头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带动GDP增长9.7%;板芙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2%,带动GDP增长9.2%;沙溪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带动GDP增长8.2%。可见,工业增长是各镇发展最大的底气、最重要的倚仗。
图为霞湖世家直播间。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图为霞湖世家直播间。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而各镇又是如何实现工业增长提速?答案则是工业投资先行。
根据公开数据,2024年,南头镇全年工业投资增长15.8%;板芙镇2024年1—11月工业投资增长65.7%;沙溪镇2024年镇属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0.2%,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2021年的10.8%提升至2024年的34.9%。
以“工改”和招商为背景,三个镇建立了同一条经济增长的传导链条:以工业投资增长带动工业增长,再带动经济发展提速。
这是小镇崛起的经典路径,更是一条具有延续性的路径:从2023年到2025年,三个镇的经济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增速。
“大”做文章:
持续耕耘自身优势
在中山工业投资连年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多数镇街实现了工业投资历史性的突破。这些镇街应该如何形成更加昂扬的发展势头?
同样以三镇为案例,可以看见小镇的发展中,离不开“大”的力量。
南头镇拥有大企业。
其镇内三大百亿级龙头企业构成了整个工业生态的骨架:TCL空调2024年产销量超2000万套、奥马冰箱年产冰箱超1600万台、广东长虹电视机年产能超1200万台。三大企业不仅贡献了大份额的工业产值,还形成了“龙头+配套”产业生态格局,大企业与本地超80家企业建立稳定上下游关系。
图为奥马冰箱生产车间。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图为奥马冰箱生产车间。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板芙镇立足大平台。
其用十年时间打造的中山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升级广东板芙经济开发区后,成为中山市乃至珠三角地区为数不多的万亩级现代主题产业园,是中山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平台之一。2024年,圣奥科技华南区域总部项目成为板芙镇单个用地面积最大的项目。
沙溪镇拥抱大产业。
近年来,沙溪镇服装产业在新渠道、新技术的加持下,有焕发“第二春”的趋势。2023年,该镇亿元以上龙头服装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2.1%;2024年,沙溪镇直播经济进一步火爆出圈,四大直播园区连片形成电商生态圈,建成直播间超1000家,2024年全镇直播销售额超100亿元。
看似是在风口上起飞,实际上依赖的仍是日复一日对自身优势的发掘与耕耘。如南头镇持续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上做文章,2023年规模以上企业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13.3亿元,居全市第二位,规模以上企业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更高达全市第一;沙溪镇的文章做在了优化营商环境上,在2024年出台《沙溪镇助企腾飞政策大礼包》,今年又推出“PLUS版”,做好人才、金融、用地、医疗、电力等服务保障。
图为鸟瞰沙溪镇。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图为鸟瞰沙溪镇。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观察】
7镇向全国百强进军
镇域“腰部力量”重塑发展标尺
过去两年,中山镇域经济在全省、全国影响力持续提升。
2023年起,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四川有限公司连续三年发布中国镇域经济500强榜单。
三年来,在小榄镇蝉联第17位的同时,中山绝大多数上榜镇在排名上有大幅上升。如横栏镇排名从第208位跃升至第119位,提升89个名次;古镇镇两年时间提升90位,位列全国第127位;沙溪镇从2023年未上榜,到2025年位列第413位。
在2025年的最新榜单中,除小榄位列百强镇之内,中山排名进入全国前150位的镇数量竟高达7个——分别是三乡镇(第102名)、坦洲镇(第104名)、东凤镇(第115名)、南头镇(第116名)、横栏镇(第119名)、古镇镇(第127名)、黄圃镇(第146名)。
7镇向百强进军,中山镇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竞争力。
这些飞跃性的评价提升,并非来自镇域发展一时的突飞猛进,更加说明了在新的时代趋势下,镇域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正在发生根本转变;在深中通道开通的背景下,中山镇街“能见度”进一步提升。
以横栏镇为例,这个曾经不太起眼的小镇在“2024镇域投资竞争力500强”榜单中成为中山排名最靠前的建制镇,以“黑马”姿态吸引投资者关注。今年上半年,横栏镇签约招商引资项目42个,招商引资完成率82%,排名全市第一。
三角镇也是一个鲜明的例证。虽然今年上半年增速不理想,但在过去三年中,三角镇GDP增速分别达到5%、9.2%、6.4%,从2021年不足百亿元到2024年实现123.06亿元,成为中山腰部镇街稳健的一个支撑点。
2024年,中山GDP超200亿元镇街从5个增加到7个,从南到北,一批产业重镇“发新芽”,中山经济总量前10镇街整体“实力大增”。2025年,“腰部镇街”的崛起,仍然是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之一。
【数读】
2025年上半年中山镇街成绩单
经济增速前5位
南头镇 9.7%
板芙镇 9.2%
沙溪镇 8.2%
五桂山街道 6.1%
坦洲镇 5%
规上工业增速前5位
板芙镇 16.2%
翠亨新区 15.9%
南头镇 12.9%
阜沙镇 9.8%
沙溪镇 7%
采写:南方+记者 廖瀚
摄影:叶志文 卢子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