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项目抢“鲜”看!香港方案,湾区“开箱”

作者 陆瑶;王蓓蓓 2025-08-14 11:57

如何让大湾区医疗领域人才“联”起来、服务“通”起来?如何给慢性病防治提供长期化、全链条的服务?

在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创业大赛中,来自香港的参赛项目“基于中医智慧及科技创新的粤港澳大湾区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中心”试图为解决上述问题带来新思路。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浪潮中,区域医疗协作增进了民生福祉,为大湾区居民提供了更优质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依托香港独特的区位优势,该项目希望在跨境医疗人才协同、服务资源整合中走出一条差异化路径。

“项目需要整合粤港澳三地医疗人才、医院资源及政策的支持,大赛为我们提供了对接大湾区医疗机构的机会,有助于搭建覆盖三地的健康管理人才协作平台。”该项目负责人陈丽仪介绍。

今年,大赛更注重为项目落地生根和产业发展赋能。参赛团队不仅可获得专家导师技术辅导,与百强企业资源对接,优胜项目还能优先入驻广东佛山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赛事通过打造“赛事培育+产业赋能+园区护航”的三维成果转化体系,为人力资源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坚实的路径支撑。这让来自香港的项目团队感到心动。

“我参观过佛山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里面有很多优秀的人力资源企业,感受到了佛山在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人力资源服务集聚平台的坚定决心。”陈丽仪说。

陈丽仪说,当前慢性病防治市场存在诸多痛点。一方面,慢性病长期管理断档,不仅缺乏诊疗后的长期跟踪管理,中西医衔接也存在断层;另一方面,粤港澳患者在跨境就医时,往往会面临语言沟通障碍、就医文化差异及资源对接不畅等问题,导致跨境医疗资源整合的效率不高。

针对市场的痛点,该项目创新打造“一中心二处方三师管理”的人力资源共建模式。

陈丽仪介绍,项目以慢性病管理中心为枢纽,通过该中心同步开具药物治疗处方与包含营养、运动、生活方式建议的预防处方,组建由执业中医师、健康管理师、营养师构成的“三师团队”,致力于降低慢性病患者的医疗负担,推动中医防治产业发展。

此外,该项目团队还计划未来通过APP搭建“家人联合账号”,为异地子女提供家人健康状态实时反馈,实现AI智能提醒定期复诊、疗养计划等,让AI成为连接跨境医疗服务与家庭关怀的智能枢纽。

采写:南方+见习记者 陆瑶 南方+记者 王蓓蓓

相关阅读

聚焦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创业大赛


编辑 熊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