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父权是一种核弹”再度出圈的男脱口秀演员

城市画报  2025-08-25 13:03

前两天,是《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以下简称《脱友2》)的半决赛。

节目后半程高潮迭起,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待定席(分数落后的选手们)。从下半场开始,就没再发生人员替换,张骏便在其中。最终,张骏拿下238票,止步半决赛,收获年度第17名。尽管未能闯入决赛,却也刷新了个人最佳成绩,正如张骏在后采时说的——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夏天。

“关于炸场和冷场,演员在台上即时感受是怎样的?”

半决赛的第二天,《城市画报》与张骏见了一面,我们将这个问题抛给了他。今年夏天,张骏在两种状态中横跳,尤其是“卷松弛”“父权辐射”两篇,票数遇冷但线上炸场,一套内容、两种状态。炸或冷,于演员而言既是嘉奖也是考验。

“气氛很好时,就乘着浪往上走,喜剧之神降临感恩就好了。冷场时,我直观感受是观众不在意你在说什么,没有人的笑话是有笑点的。”

06:42

“卷松弛”“学历崇拜”“父权辐射”……今年的张骏令你刮目相看了吗?

梦寐以求的夏天

半决赛上,张骏讲了个“口呼吸”的段子。大意是:他很习惯口呼吸,因为它很方便,这主要取决于嘴巴是脸上三个进气孔里最大的,他无法拒绝。从赛果来看,“口呼吸”的成绩并不如意,这多少让张骏有点懊悔。

“今天早上醒来我就在想,我应该讲到一半换段子。就应该直接跟观众说,你们快点醒一醒,再这样我就要淘汰了!”

尽管如此,张骏还是不吝表达对“口呼吸”段子的喜爱。在他看来,“口呼吸”与他想讲的原教旨主义的脱口秀无限接近,是他最真诚想呈现给观众的东西。

“我觉得这种(口呼吸)段子跟你的人生或其他东西都没有关系,它与标签无关,是纯粹的观察生活、解构生活。”

张骏恰恰是善于解构生活的那一拨人,今年比赛也屡次奉献高能观点。节目的第一赛段,张骏带来了一个“卷松弛”的段子。

“我是个中国人我不能纯玩”“费尽全力还要看起来毫不费力”“强调松弛也是一种特权”……这段表达全程高能,播出后在社交平台上引起巨大反响,无数远方的陌生人被击中、产生共鸣。事实上,段子在节目上亮相之前,张骏打磨了半年时间,他从一线城市讲到三四线城市,在各个地方都有大范围的共鸣。

“我好像抓到了一个什么东西。”

与网上的火热不同,“卷松弛”只获得了笑友团两灯,也没能送张骏直接晋级。赛后,张骏复盘第一赛段的表现,坦言“可能是误判了,也可能是演出状态不是最好的状态”。与此同时,他也向我们抛出另一个洞察。

“(录制)那天晚上比较晚,没人想在12点的时候听那么多思辨的东西,大家可能想要听一些更直给的。毕竟12点的人和7点的人,刷到的抖音都是不一样的。”

张骏眼中的第一赛段是煎熬的,可他紧接着又说:“但是后面会好一点。”第三赛段,张骏讲的是“知识不耐受”,浅入深出地吐槽了当代人的知识焦虑和学历崇拜,将抽烟与读书、驾校与母校作对比,既搞笑又有深度。

最终,他以290(满票300)的高票晋级第四赛段。表演结束,现场是此起彼伏的“冠军”呼喊声,网上是一句接一句的“封神”。彼时的后采,张骏称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夏天”。与我们聊天时,他也将第三赛段选为今年的“英雄时刻”。

“我进入了一个很奇妙的心流状态。非常像F1电影里主人公最后看到的画面,你的世界四个角有点变黑了,只能看到前面的东西,只能接收到笑声,没有任何杂念,脑子里有一个提词器,词会一行接一行地出现。”

三赛段中张骏与孙书恒、雪冰组成了“五条手”组合

三赛段中张骏与孙书恒、雪冰组成了“五条手”组合

“我想对观众更有诚意一点,哪怕这不是他们想要的”

诚意、诚意、诚意。

对话中,诚意是张骏反复提到的词。他善于对生活望闻问切,段子像一把纤薄但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切中生活的病灶,辛辣而深刻。但这也让他陷入“没有特点”的困境——显而易见的,张骏不是观众印象中的“炸场演员”。

“假设我想了很多东西,但以一种非常直给的方式给了观众,我会觉得诚意不太够。我希望对观众更有诚意一些,即便他们不一定需要。我很难在舞台上做不是自己的人,换言之,我不知道如何扮演一个炸场演员。我炸和我能力无关,是因为观众此刻与我共振,不炸也不是观众的问题,完全是因为他们此刻需要别的。”

尽管以“炸场”为标准来评判段子的质量有失偏颇,但脱口秀比赛中,炸场就是更容易获得高票,顺利晋级。更现实的是,更好的名次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导演组提醒过张骏:“骏,你总得有点特点才行吧。”

对于外界善意的声音,张骏听到、接收,但不想走捷径,希望坚守诚意的底线。

“把评论区或观察到的网络情况用华丽的方式讲出来,在我看来不是特别有诚意的事。脱口秀演员应该是生产梗而不是搬运梗。我评价一个作品好不好的标准之一,就是它是否能人让我忘记手机等一切成瘾性活动的存在。如果在段子里发现TA在讲网络梗,我会觉得,我为什么要来看你扮演手机?”

张骏对观众的诚意还体现在赛前准备上。

半决赛,张骏在徐浩伦和谭湘文后面出场。要知道,能接住这对以荒诞演绎、高亢场面著称的选手的场子并非易事。连张骏自己都坦言,跟在他们后面,赢的概率从50:50变成了5:95。

“但首先我没有放弃。”

上台前,坐在备赛区的张骏一直在看稿,嘴中念念有词,手中动作不停,俨然是沉浸在预演中的样子。上台前反复练习很常见,我们本以为这是为了熟能生巧,获得更好的演出状态,但张骏则直言,是为了哪怕到了最坏情况都不能垮。

“台下反复排练是为了保证观众反应不热烈的时候也能顺利演完。因为好的场子直接演就好。观众笑的时间会很长,我也有时间想下一个铺垫,甚至能去想表情应该怎样,小动作应该怎么样,还能即兴来一点。”

喜欢张骏的观众,或许正是被他的诚意打动,网友称这是“淡淡的幽默”,是“冷静的观察”,是“想想再笑更好笑”……当有人质疑张骏没有特点、不够炸时,他似乎就抓住了自己的特点。

“我以后还会讲脱口秀的”

几年前,张骏在《脱口秀大会》以“张本科”的自我调侃破圈。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放弃读博、高学历都是他的个人标签。去年10月,他在个人社交媒体账号官宣拿到哥伦比亚大学(下称“哥大”)的研究生offer,即将出国读研深造。

如无意外,《脱友2》是他出国深造前最后一次线上比赛。赛后聊起今年的成绩,他表示“挺好挺好”,称这是“最后一搏”。

有这样的前因后果,不禁让人好奇:张骏还会继续讲脱口秀吗?

“我以后还会讲脱口秀的。”聊天伊始,张骏就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话锋一转他又道,“只是节目的话……看吧……因为我觉得我不会打比赛。我只会讲我生活的经历,而我的经历只够支撑那么多段子。”

在张骏看来,尽管脱口秀近年来新人辈出,行业在快速发展、迭代,但去读书仍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甚至当下是最好的时候。

“假设我前几年去,顺利的话今年能博士毕业,不顺利的话可能还要继续。那时候我可能落下的会比现在更多。现在(行业)的增长速度在放缓,到了拼素材的时候,因为技巧已经几乎被研究完了。我出去一年成本不会很高,还能继续观察,增添更多素材,更重要的是,我再也考不动托福和GRE了。

脱口秀到了拼素材的时刻。何广智韧带受伤到医院做检查,三个演员陪着去,被他调侃是去记素材;锐锐用“一天什么事都不干,净挖自己的痛苦经历”来形容演员写段子的状态;月子中心爆雷,继业跳段了也忍不住创作……站在舞台中央的他们,都在掏空自己。

素材焦虑诚然存在,张骏却没有拟定任何“找素材计划”,比起主动地、刻意地去找,他更希望能与素材“撞上”。

“你自然地感受生活,去看生活时就会有素材。我不喜欢在网上观察,因为那是他们的故事,我只能写自己的。”

对于未来,张骏坦言他可能会去纽约转转,也会试试用英语讲脱口秀,但在将口语练出母语级别之前,中文脱口秀仍是他的第一选择。

对于留学归来再面对观众,他还是坚持自己的诚意。

“我希望任何一个人来看我的喜剧都会觉得OK很好笑。尽管我也害怕,我的烦恼未必能与观众共振,或许他们想听更有趣、荒诞、冲突更强的故事?所以我就都讲,让观众来挑喜欢的,这是我能给到的最大诚意。

祝福张骏,一位在炸场时代依然坚守心流的脱口秀演员。

编辑 宋佳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