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各级红十字队伍深入社区基层宣传防溺水知识

惠州发布 2025-08-24 09:21

炎炎夏日,戏水清凉是孩子们的向往,但一场“水中闭气体验”让他们直视危险。在惠城区江北街道惠桥社区的防溺水宣讲活动现场,市红十字赈济救援志愿服务队队长邝彩红邀请4名小朋友将面部浸入水盆。几秒钟后,一个孩子猛地抬头喘息:“口鼻不能呼吸的感觉太难受了!我再也不敢去陌生水域玩了!”这堂生动的安全课,让在场青少年纷纷承诺远离危险水域。

今年暑期,惠州市各级红十字队伍深入社区基层,组织多场宣讲活动,把防溺水知识送到百姓家门口。惠州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提醒大家,暑期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尽管暑期接近尾声,防溺水安全意识依然不能放松。

在惠桥社区,青少年还学习了“救援五部曲”:叫、伸、抛、划、游,通过情景学习深化“智慧救援”理念——不盲目下水,优先寻求成人帮助,这才是对生命最负责的态度。

在惠阳区定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市红十字医疗救援志愿服务队惠阳区分队副队长钟静容结合真实案例向居民敲响警钟:“多数溺水悲剧源于对风险的疏忽。”她逐条解析防溺水“六不准”原则,被现场家长用手机认真记录。惠阳区三和街道的孩子们则化身“安全小卫士”,在模拟游戏中学习溺水自救互救知识:“溺水时,‘冷静’比‘挣扎’更重要。剧烈挣扎会加速体力消耗,反而容易下沉。”

针对暑期亲子活动特点,惠阳区推出沉浸式课堂。40组家庭在惠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习“水母漂”自救技能,志愿者比划着动作讲解:“像小水母一样团起身体,放松就能浮起来。”

创新教具则让救援技能触手可及。在市红十字微善行志愿服务队举办的暑假防溺水知识宣讲暨救援抛绳手工实践活动中,非遗传承人伍翠婷教市民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废弃的绳子、塑料瓶等,一步步耐心地指导参与者制作救援抛绳。

流火挡不住守护生命的脚步。值得一提的是,暑期,在惠城区金山湖公园、花边岭广场等人流密集处,市红十字医疗救援志愿服务队惠城区分队连开8场急救课,搭起临时讲台,将复杂的急救知识化作通俗课程,防溺水宣讲成为每场活动的重点,受益群众约860人。

从窒息体验到水母漂浮,从情景模拟到手作课,这些生动教学正织就一张无形的防护网,让安全意识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间。

“水上救援五部曲”要牢记

暑期进入倒计时,水域安全隐患仍需高度警惕。惠州市红十字会郑重提醒广大市民:溺亡事故多源于侥幸心理和安全盲区。无论成人或儿童,要牢记防溺水“六不准”、“四不要”原则,掌握“水上救援五部曲”。

六不准: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不会水性的学员擅自下水施救。

四不要:不要在没有家长陪同下私自下水游泳,不要在设置有警示标识的水域游泳,不要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和野外水源游泳,不要在上下学途中或假期在水源周围戏水。

水上救援五部曲:

一叫。遇到落水者,千万不要贸然跳到水中施救。要立即高声呼救,获得帮助,并拨打电话报警,呼叫120。

二伸。近距离救援时,可以将树枝、毛巾、竹竿等伸给溺水者,把他拉上岸。为了避免刺伤溺水者,伸出工具时要从侧面移动。

三抛。远距离救援时,可以采用抛掷法。用绳索把溺水者拉上岸,或者把救生圈、木板、空矿泉水桶等抛向溺水者,帮助溺水者借物漂浮在水面上,等待救援。

四划。如果现场有小船、竹筏等,受过必要训练的专业救援人员可以施救。

五游。需要经过专业救援训练,方可下水救人。落水者要保持冷静、不拼命挣扎,听从救援者指挥非常重要。

“每一条安全规则的背后,都是血泪教训凝成的生命盾牌;每一次对原则的坚守,都可能挽救一个家庭。”惠州市红十字会强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