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67!大沙村队夺冠!四会市大沙镇第三届“村BA”圆满落幕→

四会发布 2025-08-08 08:25

8月7日晚,

“喜迎十五运”四会市大沙镇岗美村

2025年第三届和美乡村篮球大赛

(村BA)总决赛

在岗美村向阳篮球场迎来巅峰对决:

岗美村队迎战大沙村队。

经过激烈角逐,

最终大沙村队以69:67

战胜岗美村队夺得冠军,

亚军为岗美村队,季军为陈冲村队。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温天蔚为冠军大沙村队颁奖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范小普为亚军岗美村队颁奖

▲副市长黎一斐为季军陈冲村队颁奖

▲市文广旅体局局长焦亚邱颁发“MVP个人奖”

▲大沙镇党委书记吴洪员颁发“优胜奖”

▲大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国芬颁发“体育道德奖”

▲大沙镇岗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文生颁发“贡献奖”

决赛当晚,

现场观众超过5000人次,

有超6万网友通过

线上直播方式进行“围观”,

共同见证了这一荣耀时刻。

一颗篮球凝聚人心

历经一个月的鏖战,

14支球队在50场热血比拼中挥洒汗水,

胜负早已不是唯一的注脚。

比赛中拼得难分难解的不同村队球员,赛后常常相约在饮品小店围坐一圈,捧着饮品复盘比赛:“第三节那个快攻要是更及时就好了。”“你们队17号的中投是真准,得好好学学。”球场上的“针锋相对”,化作了场下推心置腹的技术探讨。

▲小组赛中,球员突破抢篮

58岁的马文生常被小伙子拉着聊球,年轻人听他讲上世纪村里篮球场上的趣闻,他则虚心讨论起现在流行的“三分战术”,年龄的代沟在篮球话题里消弭于无形。这样的交融时刻,在本届赛事中屡见不鲜。

14支球队的球员们,从最初的摩拳擦掌到赛后的勾肩搭背,篮球架下的击掌成了最真挚的问候,休息区的调侃化作最牢固的纽带。正如参赛球员们常说的:“打完这届比赛,全镇的后生仔差不多都认全了。”

▲观众和替补球员为入篮得分而欢呼

一颗篮球,

让不同村落拧成了一股绳,

让素日里各自奔波的乡亲们

找到了情感共鸣的支点。

一场球赛文化纷呈

如果说首届“村BA”

是四会大沙体育基因的觉醒,

第二届是文化意识的萌芽,

那么本届“村BA”

则尽显大沙乡土文化的创造力。

继去年“荷韵”文创钥匙扣、“村BA”桌面立牌成为“抢手货”后,今年推出的“大沙渔”帆布袋、冰箱贴、钥匙扣等系列产品,将大沙镇的水乡风光、渔业文化巧妙融合,成了村民争相收藏的“新潮品”。

▲第二届村BA“荷韵”文创产品

▲第三届村BA“大沙渔”文创产品

向阳篮球场旁新落成的岗美文体综合楼里,展览室里的村情印记与篮球奖杯相映成趣,老人在书法室挥毫泼墨,孩童在阅览室翻阅绘本,赛场的激情与文化的沉静在此和谐共生。

▲岗美文体综合楼的公益暑假班

赛事期间同步举办的“村BA”有奖晒图、“百千万工程”主题摄影活动、“村民有约”文明实践活动,更让篮球成了串联乡土文化的纽带,让村民在欢呼呐喊之余,重新发现四会大沙镇藏在烟火里的乡村之美。

一条小村引领风潮

从首届赛事的32场角逐到如今50场激战,

从三年前的简易场地到如今的标准球场,

从最初只有篮球赛到

集逛馆、赏荷、购物等于一体的一站式体验,

连续三届“村BA”的火热举办,

让岗美村蹚出了

一条“体育+”的乡村建设新路径。

⏩按照“工业旺村、产村融合、文旅赋能”的定位,岗美村不断盘活当地可用资源、完善公共配套服务、提升村庄风貌,多措并举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成功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村、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村,更催生出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岗美村荷韵主题公园

⏩赛场周边的空地上,村民们自发支起的地摊从最初三五家发展到数十家;年轻人们举着手机在赛场内外穿梭直播,把手机变成了助力乡村的“新农具”。

大沙镇岗美村用一场场篮球赛证明,

乡村振兴不必远求,

立足本土资源、激发群众热情,

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密码。

▲小学员上完公益篮球课后骑单车回家

哨声落下,人群渐散,

这场始于篮球的盛会,

终将超越体育的边界,

成为四会市大沙镇

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而属于四会大沙的发展故事,才刚刚开始。

四会市融媒体中心

资料来源丨四会市大沙镇(通讯员:郑舒莉)

拍摄丨张涛、胡芷昕(实习)

部分图片来源丨肇庆市摄影家协会、四会市大沙镇人民政府、岗美文体协会

编辑丨陈丽莹

责编丨卢  静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四会发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