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a69a5c6b01468badd57658d08bc511.jpg)
南方有“+音”,与您准时相约。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邓紫棋为电影《后会无期》献唱的同名主题曲。
“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个人成了谜……”
“里斯本丸”号被鱼雷击中后渔民救援场景。图源:电影《里斯本丸沉没》截图
“里斯本丸”号被鱼雷击中后渔民救援场景。图源:电影《里斯本丸沉没》截图
谁能想到,平实的几句词背后,竟然是一段被茫茫大海掩埋了83年的惨痛历史。
随着暑期电影《东极岛》的上映,这段记忆又被唤醒。
《东极岛》剧照。
《东极岛》剧照。
01
早在2024年,就有一部同题材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引发关注和讨论。超过18万人在看后打下9.2的高分。
影片背后,是一位导演对真相的执着。
《里斯本丸沉没》首映观影现场。图源:潮新闻客户端
《里斯本丸沉没》首映观影现场。图源:潮新闻客户端
2014年,导演方励正在和韩寒为电影《后会无期》勘景,他们在与渔民的闲聊中得知里斯本丸的故事。
1941年圣诞,香港的英军部队在战斗中被日军俘虏。次年9月,日军押送战俘乘坐货船“里斯本丸”号赴日。
“里斯本丸”号途经东极岛海域附近时,被美军潜艇“鲈鱼”号误判为日军战船并向其发射了鱼雷。
当年沉船时的档案资料照片。图源:潮新闻客户端
当年沉船时的档案资料照片。图源:潮新闻客户端
日军弃船不顾,徒留1800多名英国军人被困船舱,绝望地面对残酷的命运。
在沉船之际,他们中的一些人逃了出来,落入海中。
是舟山东极渔民挺身而出,面对汹涌的海浪与无情的战火,驾驶着简陋的小船,毅然决然地驶向事发海域。
“风里来,浪里走,才把人命看得比天还重”,渔家人眼中没有国别和肤色的阻隔,只有源于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畏。
46艘小船,65次往返,历经一天一夜的紧张救援,384条鲜活生命得以逃出生天。
彼时的东极诸岛“地无三尺平”,几乎没有耕地,战争年代口粮尤其紧缺。然而,岛上的渔民除了为被救的英军战俘提供住处外,还倾其所有,将有限的番薯干、鱼干等慷慨赠予他们充饥。
渔民们不曾索取分毫,而这次救援,却让他们意外收获了跨越时空和国界的珍贵友谊。
韩寒为这个故事写了首歌,而方励则是一头扎进海里,自掏腰包,用2年时间找到了失踪半世纪的“里斯本丸”号。
02
真正让方励萌生拍摄纪录片的念头是在2017年。
随着调查深入,方励意识到,里斯本丸不仅是一场船难,还是一场屠杀。
从幸存者口中他得知,船被鱼雷击中后,日军逃了,却用木板和帆布将战俘所在的舱口彻底封死。
等战俘从黑暗恶臭船舱里逃出来时,迎接他们的不止阳光和空气,还有6名敢死队员的子弹……
当大伙终于突出重围,弃船跳海,又在海面上迎来周边救援艇上日军的扫射。
直到我国舟山渔民的出现,这场杀戮才得以终止。
回家后,这些幸存士兵中的许多人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
很多幸存者甚至一辈子都未将自己在船上的真实遭遇告诉家人。
他们的家人只记得父亲在回来后,吃饭永远躲在桌下,常在半夜尖叫,甚至将家人误认作日本兵殴打。
还有的则整夜捶头,梦中都在用日语恳求给一点水,最终只能去接受精神治疗,通过电击让自己失忆,才能获得片刻平静。
战争,也同样给家属带来痛苦。
方励在2019年完成了对120多位亲历者后代的采访。
这些人中许多都已经是白发苍苍。有人一辈子都还在等待一个还未回家的亲人。
有一位老爷爷,难过到很想努力和方励说点什么,却不知从何说起,只是颤抖着用手点着自己的胸口,说:“看看我,我没办法提起这件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03
还有一些人,因为里斯本丸的沉没改变了人生。
为了解事情的全貌,方励去到日本,找寻到里斯本丸的船长经田茂的儿女。
儿子说,爸爸在世时从未提起过里斯本丸,他们只记得父亲做战犯回来后的两三年无所事事,每天只是不停抽烟,一天能抽50根左右,睡着后都还叼着烟,没过几年就患肺癌去世。
而另一个痛苦了半生的人,是当年奉命击沉里斯本丸的美国士兵加菲尔德。
当听说里斯本丸上装的都是英国战俘后,加菲尔德也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
为此他不得不退役回家,并且在多年后主动参加了一场里斯本丸幸存者的重聚。
在这场聚会上,他和幸存者们抱头痛哭,并为他所做的一切道歉,他哭着说:“我当时真的不知道你们在那艘船里……我大老远来就是为了告诉你们我有多抱歉。”
对于人类来说,战争,永远是一场注定的悲剧。
方励在采访中提到,了解历史的现实意义,不光是感受战争与和平,它更重要的是我是谁,我在这个世界里面,怎么应对我生命中的点点滴滴。
在战争的残酷背景下,善恶、取舍、生死的抉择都被放大,也让我们得以见证绝望中的人性光辉与不灭的希望之火。
盟军战俘后代在沉船坐标海域祭奠亲人。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盟军战俘后代在沉船坐标海域祭奠亲人。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跨越了时间与空间,里斯本丸的故事依旧延续着人间的动人情感。
盟军战俘后代与参与救援的舟山渔民林阿根老人握手。图源:人物
盟军战俘后代与参与救援的舟山渔民林阿根老人握手。图源:人物
当我们铭记深埋海底的“里斯本丸”号时,也请铭记遇难者们曾经鲜活的等待和期盼,铭记那些英勇无畏伸出援手的舟山渔民,也铭记来之不易的和平岁月,并让这样的铭记延续下去。
今天的“+音”到此结束,感谢聆听。
来源 | 丹妈读童书、浙江宣传、InsDaily人物、中国新闻周刊、人物
主播 | 安思仪
录制 | 甘展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