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20元,你就能在广州市中心邂逅一个“明星阵容”?答案今日揭晓。
10月20日,广州动物园新大熊猫馆开放,新来的大熊猫“久久”“友友”与“星一”“雅一”会师,组成“四熊天团”。
这座坚守20元低票价的城市动物园,含金量再次攀升。
网友调侃称“广州大熊猫最平5蚊一只”。



每让您“久”等,熊猫“友”约!“久久”和“友友”今日正式与各位相见
20元门票,通往市中心的奇妙绿洲
20元,在今天的城市中心能换来什么?一杯奶茶或咖啡。
但在广州动物园,这20元是一张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票——一个位于繁华市中心,却充满野趣、生机与宁静的绿洲。
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广州动物园始终坚守20元的票价。
20元背后,是450多种、超过4500只/头动物构成的庞大生命图谱。
你不仅可以见到新来的大熊猫双胞胎,还能遇见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黑颈鹤,以及小熊猫、白枕鹤等32种二级保护动物。
每一个生命,都在模拟自然的环境中展现着最本真的状态。
没有催促,没有表演,只有自成一格的生命节奏。
从动物园南门走入,迎面而来的是一片宽阔的水域,一群火烈鸟正信步浅滩。
再往里走,高耸的乔木遮天蔽日,树影斑驳。
这里不仅是一座动物园,还是一座植物园。
全园种植超过200种树木,总量达十万余株。走在园中,仿佛置身小型森林。
细微之处的设计,也透露出园方的用心:
动物介绍牌标注学名习性,附有保护等级和生存现状;
展区没有铁笼压抑感,多以玻璃、水域、生态壕沟作自然间隔;
沿途设有多个休憩点、科普栏和互动装置。
走累了,随时可以停下,静静观察河马吃西瓜,或锦鲤游弋。
带孩子来的父母、牵手散步的老人、写生的学生、背着相机的年轻人……
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承包三代人的童年,和城市同成长
广州动物园的故事,可追溯至1928年。
其前身,是1928年建于中山四路的永汉公园,面积仅2.2公顷,动物不足百种。
在那个动物园尚属稀罕物的年代,它一开幕便引发全城轰动,单日游客量最高突破一万人次。
1955年,永汉公园更名为广州动物园。
为应对持续增长的游客量,1956年7月,动物园迁至如今先烈路的麻鹰岗一带。
1958年元旦,新园亮相首日,便吸引超过5万人前来,盛况空前。
此后数十年,它与北京、上海动物园并称“全国三大城市动物园”,成为华南地区当之无愧的文化地标。
为方便市民游览,广州特意开通一条公交线路直达园区,甚至设立专门的士站与公交总站。
广州动物园成了威震八方的名片,更是小朋友长见识的地方。
当年,来自从化、增城、南海的家庭纷纷携家带口前来。
对孩子而言,“去广州动物园”是一件值得骄傲好几日的大事。
大象,是广州动物园历史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园徽即以象为原型,铭记一段温暖的“动物外交”:
1956年,周恩来总理将印度所赠亚洲象“八宝”转至该园。
1962年,越南主席胡志明又赠雌象“伊龙”。
亚洲象“八宝”和“伊龙”。
亚洲象“八宝”和“伊龙”。
两头大象在广州动物园喜结连理,先后繁殖了4只亚洲象,前两胎输出到其他动物园。
最小的两只亚洲象“宝龙”和“跃龙”,一直生活在园里。
直到去年,“宝龙”因突发意外抢救无效死亡。
这些大象,成为几代广州人的共同记忆。
与大象的合影,成为当时游客争相炫耀的珍贵记忆。
鼎盛时期,园内陆续建成猩猩馆、长颈鹿舍、大熊猫馆、猴山等设施,年客流量突破400万人次。
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受设施老化、动物老龄化及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分流等影响,游客回落至约200万人次。
60多年过去了,广州这座城市长高了,变大了。
地铁线纵横交错,摩天大楼拔地而起。
动物园依然守在原地,默默收藏着一座城与三代人的温柔记忆。
Zoo walk,年轻人爱上逛动物园
尽管数次面临搬迁争议,广州动物园最终仍选择留在原址,继续它的使命。
改变,悄然发生。
2009年,广州地铁5号线开通,根据市民强烈需求,增设动物园站。
前往动物园的便利度进一步提升。
2017年9月1日,园方正式终止已持续24年的马戏表演。
猴子走钢丝、黑猩猩打鼓、鹦鹉骑车等表演不复存在。
广州动物园在摸索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走出了一条以教育为主,娱乐休闲为辅的道路。
他们更新馆舍、打造沉浸式展区,让孩子可亲手喂食长颈鹿、安静观察大象行为。
动物园不再仅仅是展示动物的场所,而是逐渐转向保护教育、物种保存和动物福利倡导。
疫情后,逛动物园更成为年轻人放松身心、短暂逃离压力的“疗愈”之旅。
动物园出现不少网红动物,吸引了大批年轻的粉丝。
狮子“阿杭”因“齐刘海”变身“发型狮”,大熊猫“星一”被游客声声“靓仔”唤得大秀爬树。
它们相继出圈,吸引大量年轻人前来“追星”。
如今,每逢周末,园区门口早早排起长队。
人群中除了亲子家庭,更多了成群结队的年轻人。
他们挎着帆布包、手持相机,在社交媒体分享动物的生动瞬间,也重新学习如何注视、感知并温柔地走进一个依然野性的世界。
在这场名为Zoo Walk的风潮中,广州动物园不再是旧日那个只属于儿童的地方。
它正以安静而坚定的姿态,重新回归城市生活的中心,成为一代人认知自然、疗愈自我的新据点。
这个秋天,不妨来广州动物园开启一场Zoo Walk,一起感受“最平5蚊一只”大熊猫的快乐吧。
撰文:林双英
统筹:黎詠芝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