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旗“庒”字多一点!“刘老庄连”82年后制胜密码藏在这里

南方都市报 2025-10-15 08:45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伴着铿锵旋律,战旗方队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检阅。方队中,“刘老庄连”战旗因“庒”字多一点,格外引人关注。在阅兵式上,该连11名官兵参阅,含1名擎旗手与10名陆军徒步方队队员。

在第82集团军某旅“刘老庄连”荣誉室内,捅弯的枪管、烧焦的护木等实物,记录着英雄过往。1943年春,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连队前身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82名官兵在江苏淮阴刘老庄阻击敌人。面对千余名日伪军,官兵毫不畏惧,英勇战斗,从拂晓战至黄昏,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全部壮烈牺牲。

战后,当地群众选送82名优秀青年参军,新四军第三师七旅重新组建连队并命名为“刘老庄连”。受阅战旗上的“庒”字沿用当时的书写习惯,体现对先辈的敬重与传承。如今,经历转型重塑的“刘老庄连”,正突破传统作战模式,探索有人无人作战协同样式。

近日,南都N视频记者走进“刘老庄连”所在演训场,探寻这支英模部队82年后的制胜密码。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刘老庄连”战旗方队驶过天安门广场。

从83到6679,唯有尖兵能让战斗编号与勇士传人画等号

“我叫董洪运,现在是‘刘老庄连’第6679名战士。我会发扬连魂精神,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今年7月,“刘老庄连”举行入连仪式,新兵董洪运从连长朱明朝手中接过战斗编号,深切感受到数字的分量。

1943年刘老庄战斗结束后,连队重建时为纪念“八十二勇士”,时任官兵将花名册序号从“第83号”起始,这一序号与“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连魂精神延续至今。董洪运下连便立志争当训练尖子,体能训练背沙背心加压,装备操作反复练习至手添新伤,直至考核总评优秀,才有资格真正佩戴上“6679”编号:“在我们连,优秀只是敲门砖,全面过硬才算合格。”

“每年评选‘新时代刘老庄八十二勇士’,既是对血脉的赓续,更是对官兵的激励。”连队政治指导员戴天骄介绍,唯有成为“尖刀上的刀尖”,才能让战斗编号与勇士传人划上等号。二级上士杨永杰是刘老庄籍战士,对“6300”编号视若生命。入伍后他常登“龙虎榜”,却因一次身体不适在小比武中屈居第二。此后他加倍苦练:手榴弹达到优秀仍不满足,继续向更高水平冲锋;掩体构筑满分后,练单手挖掘模拟战场受伤……他两次参加集团军比武并捧回荣誉,今年获评“新时代刘老庄八十二勇士”。

82年来,170名刘老庄籍战士接过“刘老庄连”战斗编号,多数成为训练尖子载入荣誉册。先辈不惧强敌,血战到底的故事,激励着官兵以无畏气概克敌。

如今,“铁军面前无困难,越是艰险越向前”成了官兵座右铭。装甲射击技师曹宝刚为解决装甲车内汗液进眼问题,练出“汗水进眼不用擦,长时观察眼不眨”的“火眼金睛”;实兵演习中,战士熊江鑫等3人爆破器材用尽,徒手撕铁丝网、带伤冲锋,圆满完成任务。

“刘老庄连”野外演练。

突破传统作战模式,探索有人无人作战协同样式

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刘老庄连”面临转型重塑,如何续写荣光成了时代考题。“似乎就在一夜之间,过去那种靠步战车‘单打独斗’的传统战法就不管用了。”一级上士伍林回忆,转型为合成营体制下装甲步兵后的首次演练,“刘老庄连”险尝败绩,官兵们开始思考如何与多兵种“攥指成拳”,融入合成“大棋盘”。

此后数月,官兵几乎放弃所有休息时间,赴友邻分队拜师,了解装备性能和作战运用战法,学习组网建链本领,到其他部队求教协同方式,“人人都像海绵般汲取新知识”。最终,他们顺利通过了上级组织的检验性考核,在全旅率先完成转型跨越。自那时起,和其他力量要素绑在一起训,和友邻分队捆在一起练,成为这支老牌连队的新传统,“官兵人人懂多兵种知识,干部骨干能多岗位履职”成了新名片。

连队营房门前的电子屏上,“距离下一场战争打响还有0日”的标语格外醒目。“‘0日’意味着时刻准备。”戴天骄说,研战谋战在连队中蔚然成风。2022年,连长朱明朝上任后,带领官兵借体系演习、合成训练等时机,蹚出开门练兵、跨专业协同训练的新路子。“以前步兵能冲锋就行,如今一个班能协同炮兵、呼叫对空火力成了独立作战单元。”去年实兵对抗演习中,他们成功引导空中火力,快速突破对手防线。

针对单兵能力升级,他们为官兵量身定制成长“路线图”,建个性化“数据库”,绘训练成绩曲线图挂于“研战角”,动态调整训练计划;面对训练瓶颈,开门邀请专业教练员指导,开展过关升级、滚动交叉训练,解决载员乘车射击等难题;攻克重难点课目时,引入“装甲射手AR终端”“穿越机训练系统”,还革新“引导线”“节拍器”等辅助器材。

班长洪何亮因有4个专业岗位锻炼经历,曾在演习中面临2名战友“阵亡”、战车受损的情况,一人顶两岗摧毁多个“敌”火力点。如今,连队干部人人掌握驾驶、通信、射击技能,超七成官兵成长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无人平台武器装备在战场上应用广泛,无人战车、机器士兵等已经在近几场国际局部冲突中显威。对此,“刘老庄连”主动求变,今年上半年,他们请缨担负某试点建设任务,研练有人无人协同战法。从军15载、5次换岗的一级上士朱二帅,逐字学无人平台武器装备说明书,分解组装练操作,从“门外汉”变“专业通”;战士邓江林加班背记无人平台武器装备参数,刻苦研钻作战运用方法,梳理总结的实战应用指南,成为战友争相学习的“教材”。

前不久,“刘老庄连”有人无人作战协同演练上演:无人机梯次前出,无人车协同推进,多项典型行动方法得到检验。

“距离建军百年目标仅剩2年,‘如期’‘实现’四字重千钧。”戴天骄说,连队始终传承连魂精神,铸牢政治忠诚,赓续红色血脉,在练兵备战中练到极限。如今,连队探索有人无人协同战法初有成效,官兵对研练新型武装装备热情高涨,都在为提升战斗力全力以赴。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潘珊菊

受访者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