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已进入倒计时。从天河村的绿茵场到海珠湖的叶叶桨板,从二沙岛的红色步道到社区的灯光球场,广州的 “民间赛场” 正以最鲜活的姿态,迎接十五运会的到来。
天河区天河村,足球爱好者在被高楼环抱的城中村足球场上尽情奔跑。
天河区天河村,足球爱好者在被高楼环抱的城中村足球场上尽情奔跑。
越秀区越秀山游泳场,市民在太阳下畅泳。
越秀区越秀山游泳场,市民在太阳下畅泳。
海珠区海珠湖,桨板运动爱好者在碧水上挥桨。
海珠区海珠湖,桨板运动爱好者在碧水上挥桨。
越秀区二沙岛,斜阳照在跑步者身上,投射出修长的影子。
越秀区二沙岛,斜阳照在跑步者身上,投射出修长的影子。
天河村的夜晚总是被欢呼声填满。这片藏在城中村的足球场被高楼温柔环抱,孩子们训练足球的身影在绿茵上追逐奔跑,这里没有专业看台,没有塑胶跑道,却见证了街坊们十年如一日的汗水。“全运会球赛就在天河办,咱得在家门口练出精气神!” 场边带娃的阿伯笑着说。
天河区天河村足球场,孩子们在教练的带领下进行足球训练。
天河区天河村足球场,孩子们在教练的带领下进行足球训练。
镜头转向海珠湖,五颜六色的桨板在水面铺展开流动的彩虹。初学者扶着板小心翼翼站起,资深玩家踩着板划出优美弧线,远处广州塔的轮廓为这幅运动画卷作了注脚。这群曾自发清理湖滩垃圾的爱好者,如今正用桨板运动诠释着广州的生态活力与体育热情。
海珠区海珠湖,桨板运动爱好者在碧水上挥桨。
海珠区海珠湖,桨板运动爱好者在碧水上挥桨。
海珠区琶洲滑板公园,少年在夕阳下练习滑板。
海珠区琶洲滑板公园,少年在夕阳下练习滑板。
暮色为二沙岛镀上暖光时,环岛碧道已成流动的赛场。下班的人换上运动鞋,沿着珠江岸线跑向远方。入夜,社区球场的灯光照亮了城市的 “金角银边”。桥底改造的乒乓球场里,白色小球飞速穿梭;楼顶的 “空中球场” 上,足球划过夜空留下轨迹;口袋公园里的健身器材旁,老人与孩子共享运动时光。广州早已把 “全民全运” 的理念写进了城市的肌理。
越秀区二沙岛,市民在广州大桥下打乒乓球。
越秀区二沙岛,市民在广州大桥下打乒乓球。
散落在广州街头巷尾的运动场景,恰是民间体育精神与全运会精神同频共振的生动写照。全运会以 “全民全运、同心同行” 为理念,追求 “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 的体育精神,而广州民间赛场上,天河村足球爱好者不顾日晒雨淋的坚持、海珠湖桨板玩家互帮互助的热忱、二沙岛跑者突破自我的执着,正是这种精神最朴素的表达 —— 全运会为专业运动员搭建了逐梦的顶级舞台,民间赛场则为普通市民提供了践行体育精神的广阔天地,二者共同构成了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完整图景。
越秀区二沙岛,足球、篮球、网球、乒乓球……运动场所一应俱全。
越秀区二沙岛,足球、篮球、网球、乒乓球……运动场所一应俱全。
越秀区宏城网球场,网球爱好者在CBD背景的球场上挥洒汗水。
越秀区宏城网球场,网球爱好者在CBD背景的球场上挥洒汗水。
为让全民运动的种子在城市扎根,广州多年来持续深耕:一方面盘活城市 “边角料” 空间,将桥底、楼顶、口袋公园改造成篮球场、网球场、健身区,让运动场地 “触手可及”;另一方面依托十五运会契机,推出 “社区体育文化节”“民间联赛”等活动,还邀请体育明星走进社区开展公益教学,同时完善运动场地的配套服务,让 “人人爱运动、人人能运动” 成为广州的城市日常。
番禺区搏乐篮球场,从空中俯瞰其炫酷图案。
番禺区搏乐篮球场,从空中俯瞰其炫酷图案。
图/文:郑新洽 姚志豪
设计:谭唯 潘洁
校对:冯志坚
审核:王良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