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广东新人,何以被中央文明办点赞?

南方+  2025-10-16 22:47

“这两天网上比较火的广东佛山顺德一对新人结婚,请客不收礼,红包过来叠一下就还给客人。”10月1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文明办点赞了广东佛山的一对新人的好做法。“我从小跟着父母出席婚宴,大家都是这样做的。”看到网友们纷纷点赞,新娘吴家欣直言很为家乡这种淳朴的风俗骄傲。

00:05

一对广东新人,何以被中央文明办点赞?

婚俗礼仪与时俱进,文明新风吹拂城乡。这两年,省文明办牵头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建立完善“11234”文明乡风建设体系等,明确乡村治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方面任务要求,文明新风劲吹南粤大地,“讲心不讲金”风尚深入人心。

顺德新娘“只摸红包不收钱”获全网点赞

“没想到不收红包会成为热点,因为顺德人一直都是这样做。”10月16日晚,因“只摸红包不收钱”火遍全网的新娘吴家欣直言感到很意外。

出生于1992年的吴家欣和新郎都是顺德本地人。这场引发全网关注的婚礼,举办于10月11日,邀请亲朋好友共同见证幸福。

“我们递给她红包的时候,她不收,只是摸了一下红包,折了一个角就返还给我们。”参加婚礼的宗女士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倍感温暖,她坦言这是自己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而新娘一句“人到心意就到”,更让她深刻体会到,红包本是祝福的象征,这份心意领受便已足够。

吴家欣透露,自己曾是一名主持人,父母都是普通的退休职工。她表示,自己不收红包并非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优越,而是源于顺德“重相聚轻礼金”的传统,“我从小跟着父母出席婚宴,大家都是这样做的。所以朋友把视频发给我的时候,我才知道外地的网友对这个习俗赞不绝口”。

看到网友们纷纷点赞,吴家欣直言为家乡的风俗自豪。实际上,在顺德乃至佛山全市,“讲心不讲金”的观念深入人心,不仅是喜宴,乔迁宴、满月酒、寿宴也都会遵循这样的做法,大家认为请客是邀请亲友聚在一起沾沾喜气,“本地的朋友一早知道我们不收礼金,有的会准备一些巧克力之类的小礼物。外地的朋友第一次参加,可能会感到惊奇”。

至于这一风俗何时兴起,佛山民间最为流行的是,20世纪90年代,佛山一批经商致富的个体户,在办喜事时会提前在请柬上注明“勿带礼金”,主动卸下亲友的人情负担。随着当地经济不断发展,这种做法逐渐被更多市民认可并效仿,摆酒不收礼的风气也逐渐在佛山流传开来。久而久之,无论是婚宴、寿宴还是满月酒,不收红包或只收小额红包已成为佛山不少镇街的做法,成为彰显地域文化的一道风景。

越来越多人认同和践行文明新风

红包折角还回去,新婚祝福收下来。在广东,这不单是这一对新人、顺德这一地的好做法,而是“重意不重礼、讲心不讲金”的新风尚深入人心、淳化乡风的生动切面。

近年来,广东各地大力倡导“讲心不讲金”的随礼传统,宣传互帮互助、相亲相爱的人情观,使这些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良好习俗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让更多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和“新广东人”认同和践行——

今年春节,5元、10元的广东利是火热刷屏,网友纷纷建议向广东学习,留言“过年红包图个好意头,拒绝比阔!”“压岁没压力、图个吉利!”

不仅如此,广东还推行婚事简办,倡导不租豪华车队、不办奢华婚宴、不搞恶俗婚闹,鼓励地方根据实际制定彩礼最高标准和婚宴操办标准。江门姑娘小陈近两年参加不少朋友的婚礼,她说:“有的请亲朋好友几桌热闹热闹,有的参加集体婚礼、共种爱情树、旅行结婚。大家不讲究排面,不攀比铺张,但都很有意义。”

而在茂名,过去农村每年一次集祭祀、祈祷、宴客为一体的民俗活动“年例”,正不断注入传承非遗文化、运动健身、奖教助学等新的内涵,曾经比桌数、比菜肴、比排场的现象消失了,变成了现在的比文化、比健康、比助学。

观念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能实现,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近年来,广东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并将移风易俗纳入省、市两级《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为移风易俗提供有力的刚性约束和法治保障。接下来,广东将持续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具体路径,不断探索创新方式方法,落细落实针对性政策举措,坚决遏制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

南方+记者 姚瑶 蒋晓敏 祁雷 欧阳少伟

编辑 陈文焕
校对 罗健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