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御台风“桦加沙”的战役中,新兴县上下齐心,交出了一份“人民安全、安置有序”的合格答卷。截至9月24日20时,全县累计安全转移群众6740人,无一遗漏;启用106个集中安置点,妥善安置459人。从全面细致的拉网式摸查到高效安全地转移安置,全县各镇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细致的服务,切实筑牢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防线。
面对超强台风“桦加沙”的严峻考验,新城镇迅速行动,成功转移安置259名危险区域群众。全镇共设立36个应急安置点,并通过“拉网式”排查,精准锁定危旧房屋、低洼易涝点等重点区域。对特殊群体,采用投亲靠友等安置方式,确保“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各安置点床铺、被褥、饮用水、方便面等生活物资储备充足,有效保障了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赢得了群众广泛赞誉。
簕竹镇组织300余名镇村干部下沉至9个村居一线,开展地毯式排查,重点关注独居老人等群体。在非雷石九村,发现一户依山而建的削坡建房风险点住户后,工作人员立即上门动员,协助整理行李并安排车辆送至县城酒店安置,同时配齐矿泉水、方便面、洗漱用品等物资。党员干部每日贴心配送热食,并叮嘱酒店关注住户需求。被转移群众感动地表示:“住得安心,物资齐全,面对台风心里很踏实。”党组织的细致关怀,在风雨中传递了温暖与力量。
河头镇坚持排查动员“不漏一人”,镇村干部与党员志愿者顶风冒雨,逐户走访危险区域住户,耐心做好思想工作。对心存侥幸或行动不便者,反复沟通甚至采用“人背车送”等方式坚决转移。安置服务注重“细致入微”,各安置点不仅提供安全住所和充足食宿,更化身“贴心管家”,为老人、儿童提供个性化照顾,安排医生巡诊、开放活动室播放影片。热饭暖褥、亲切问候,有效缓解了群众的焦虑,让临时安置点充满了“家”的温暖。
截至9月24日,太平镇成功实现211名危险区域人员“应转尽转”。全镇设置4个安置点与1个紧急避险点,应急物资储备充足。在水浪小学安置点,党员干部贴心为群众铺设上下铺床褥,保障休息空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快速响应,协调采购并送达方便面、矿泉水等物资,有效补充各安置点储备。所有安置点均秩序井然,群众生活得到妥善保障。
大江镇及时转移危险区域人员245名。在滑石坑村,党员干部深入削坡建房户家中,“阿婆,你家的房子挨着山坡,台风来了不安全,我们得抓紧转移”,通过耐心分析雨情风险和房屋隐患,成功说服老人转移。全镇设置的8处临时安置点,不仅折叠床、棉被、食品、饮用水、药品等物资一应俱全,而且环境整洁,水电通信畅通,确保了转移群众住得安心、吃得放心、生活舒心。
9月24日,里洞镇在摸排中发现鹅石村一名临产孕妇需紧急转移,迅速调度镇卫生院进行电话初步评估孕妇情况,并组建临时转移小组。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稳妥将孕妇及两名家属转移至县妇幼保健院。此次高效行动,充分体现了里洞镇党委、政府对妇女儿童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强大的应急处置能力。
9月24日下午6时,天堂镇安全转移人员达591人。针对特殊群体,开展“敲门行动”,打通防风防汛宣传的“最后一公里”。在黄京田村庙坑自然村,镇村干部联合家属多次耐心劝导,成功说服对风险认识不足的林伯转移;对行动不便的83岁罗伯,则由镇领导班子带队,联合多方力量用担架将其安全转移至酒店安置,并安排24小时保障服务。全镇设置现代酒楼、尚优精品旅店、逸景宾馆、朱所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清塘村委会等五个集中安置点及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临时点,由46名党员干部组成的先锋队提供全天候服务,全面保障群众安全。
水台镇严格落实防台风机制,进村入户宣传引导,对地质灾害点、削坡建房点等重点区域群众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截至9月24日,提前转移324人,其中分散安置300人,集中安置24人,并设置逸泉酒店作为集中安置点,定时提供餐食,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稔村镇坚决落实“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原则,镇村党员干部、党员突击队和志愿者顶风冒雨,深入16个村(社区),逐户协助特殊群体安全转移。撤离前,工作人员细致检查门窗、切断水电燃气,全力防范次生风险。全镇设立的19个集中安置点物资充足、保障完善,为153名转移群众营造了安心舒适的“临时家园”,确保了全体安置群众生活无忧、平安度汛。
六祖镇成功转移危险区域群众166人。为确保“应转尽转”,镇村干部耐心细致地向群众分析台风天气潜在风险,讲解转移必要性。全镇设置的20个临时安置点物资齐全,提供了饮用水、被褥等物资。其中,镇级集中安置点创新利用设施完善的优质民宿,为29名集中安置群众提供了既安全又舒适的避风港湾,真正实现了让群众“住得安心更舒心”,全面筑牢生命财产安全防线。
撰文:冯凯思 梁汇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